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最优管理费率的测定

发布时间:2017-12-31 09:19

  本文关键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最优管理费率的测定 出处:《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基金管理费率 委托代理模型 激励系数 面板模型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业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逐年提高。近些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数目不断上升,基金管理公司数量也快速增长,但是基金表现出的业绩却难以令投资人乐观。2011年基金年报显示,证券投资基金全年整体亏损5004亿元,这种状况虽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有关,但同期基金管理公司288亿多的管理费收入却与经营业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完全将基金经营不善的问题归结为系统风险显然是不能被人所接受的。文章试图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收入制度安排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具有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决定着,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者可能客观存在利益的不一致,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使得委托人始终面临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在基金持有人单方面承担基金经营亏损损失的背景下,合理的制度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基金管理业现行的制度安排虽说总体上体现了激励相容模型的基本原则,但现行的固定管理费率和激励系数是否能真正达到使基金管理者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保持一致则是值得研究的。 文章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和国外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历程和特点,基金管理费率演变及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收入现状的考察,从委托-代理理论中含有激励相容的委托代理模型出发,结合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风险较为突出的特点,构建了适宜基金管理公司的激励相容模型,并从形式上得到了最优激励系数,最优管理费率的理论解,同时论证了激励的有效性。然后,依据理论分析的结果,以2006-2011年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实际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相容面板模型,并给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最优管理费率测定值。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有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率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ndustry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ts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fund management companies also showed rapid growth, but the fund performance is difficult to make the fund investors optimistic.2011 annual report shows, securities the investment fund annual overall loss of 500 billion 400 million yuan, although this situation and the stock market systemic risk, but the same period of the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more than 28 billion 800 million of the management fee incom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ark contrast, the fund will be fully attributed to the problem of poor management system risk is obviously cannot be accepted.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is a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management fee income system.
A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nature of the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is a typical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determines that inconsistent fund holders and fund managers may exist interests,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asymmetry makes the client facing the agent's moral risk, the fund holders unilaterally bear fund loss of business lo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asonable system arran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system of fund management industry in China's current overall arrangement although embodies the basic original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model, but the existing fixed management fee and whether the incentive coefficient can really achieve the fund managers and fund holders is consistent worthy of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fer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fund management and inspection fee income rate evolution and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from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with principal-agent model of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with more risk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system, build a suitable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incentive model, and from the form of the optimal incentive coefficient, optimal management fee theory solution, and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centive.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related to the actual data of China's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2006-2011 years as a sample, using panel data analysis method, established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panel model, and gives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n China In the end, combined with the conclusion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adjustment of the management rate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初诚;;透视投资基金——访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J];中国经贸;1998年07期

2 ;开元证券投资基金1998年年度报告[J];中国信用卡;1999年06期

3 潘蒙红;论基金在二级市场中的“夹板效应”[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关于核准汇丰晋信大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的批复[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年04期

5 ;关于核准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批复[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年02期

6 杨松;关于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5期

7 刘晓希;;迎接中国股市的“基金年代”[J];广东大经贸;1997年12期

8 ;新证券投资基金前景广阔[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12期

9 ;安信证券投资基金1998年年度报告[J];中国信用卡;1999年05期

10 ;关于进一步做好证券投资基金配售新股工作的补充通知[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定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炳艺;;基于Count Panel Data模型的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偏好实证研究[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洪才;;对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十点认识[A];21世纪股份制与证券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专辑[C];1999年

4 刘宏;刘荔;于兰筠;;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价值评估[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5 潘涛;;运用套期保值理论进行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管理:基于我国金融一体化趋势背景的研究[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6 任万兴;折喜芳;崔巍岚;;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模式——兼评《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7 刘丹冰;;投资基金立法中的投资者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8 王里克;舒华英;刘秀新;;基于熵原理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秀娟;汪寿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运行效率实证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樊鸿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道德风险及控制[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雪来;基金“封转开”四季度现高潮[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商文邋吴小勇;进入门槛5000万 基金专户理财路径逐渐清晰[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监管部门如何监管证券投资基金[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巴曙松;证券投资基金:推动中国现代理财文化发展的“鲶鱼”[N];江苏经济报;2004年

5 易非;基金景业转开方案获批[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王雪奇 记者 刘景鹏;太平洋安泰获准提高证券投资基金比例[N];中国保险报;2000年

7 潘 峰;中小企业板遭遇“无情流水”[N];证券日报;2004年

8 西南证券 张刚;各机构纷纷增仓持股偏好继续分化[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李安民;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决定发展空间[N];证券时报;2004年

10 高斌;基金导演过山车?[N];财经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立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及其管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王学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月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杨学兵;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于宏凯;中国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构建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吴伟;证券投资基金法律问题及其跨国活动法律监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陈四汝;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赵萌;证券投资基金的策略性交易行为与股价波动[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学军;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明;证券投资基金相关财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胡波;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架构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朱九龙;证券投资基金传统投资资产组合策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程远凤;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邹宇帅;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及其市场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常虹;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杨越;证券投资基金法律监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李蓓;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影;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10 马超;个人理财视角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9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359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