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国债交易、有限套利及场外场内市场价格差异

发布时间:2018-03-19 19:51

  本文选题:国债交易 切入点:有限套利 出处:《上海金融》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的国债交易场所分割为交易所场内市场和银行间场外市场,两市场国债价格是否存在差异、两市场是否存在套利?如果存在差异和套利,套利是否会让差异消失?这一问题值得研究。本文按照5年期、10年期、15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分类方式,用银行间市场会员数作为债券投资资金量的代理变量,发现场外会员数不仅影响自身市场价格,而且影响场内市场价格。本文发现两市场存在套利行为,但由于受到交易成本限制,套利的程度在长期平均水平上较为微弱,表现为有限套利,有限套利并不能使两市场价差收敛。因此,制度设计上应适度降低交易成本,以实现分割的国债市场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Abstract]:China's treasury bond trading market is divided into the exchange market and the inter-bank over-the-counter market,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rices of the two markets, whether there is arbitrage between the two markets?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and arbitrage, will arbitrage make the difference disappear? This problem is worth studying.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spot yield of 5-year, 10-year and 15-year Treasury bonds, the number of members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is used as the proxy variable of the amount of bond investment funds,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over-the-counter members not only affects their own market price. It is found that arbitrage exists in the two markets, bu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the degree of arbitrage is weak in the long run, which is shown as limited arbitrage. Limited arbitrage can not converge the 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arkets. Therefore, the system design should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priatel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verall promotion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divided treasury bond marke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浙江义乌市场经济监督管理中心;
【分类号】:F224;F8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祥武,许森源;交易所国债回购业务的风险与对策[J];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2 黄玮强;庄新田;;中国证券交易所国债和银行间国债指数的关联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6年07期

3 徐小华;;市场分割与国债市场的价格反应差异[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4 楼小飞;;国债价格引导机制实证研究——交易所国债市场何去何从[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5 郭泓;杨之曙;;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价格发现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6 赵洋;;国债市场分割下的市场间互动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年21期

7 钟智伦;国债回购套利的原理及其运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05期

8 黄艳艳,殷红梅;论中国债券市场的特征、效率和发展[J];新金融;2003年05期

9 郑长德,刘丽雪;中国债券市场分割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5期

10 宋逢明;石峰;;基于Hull-White模型的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邸瑶;;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2 万娟;开放式回购的交易策略及风险防范[J];商业研究;2005年02期

3 田玲;王正文;许潆方;;基于经济资本的我国保险公司投资风险限额配置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11期

4 李燕;国债价格和收益率的实证分析——兼谈我国国债市场发展[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5 刘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纵横谈[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6 王茵田;文志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1期

7 刘轶,李久学;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的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8 李新;国有股减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财贸经济;2005年09期

9 刘少波,张霖;国债衍生品设计新思路——国债本息拆离运作机制构建[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10 邓洪;;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及其参与者的影响分析[J];金融论坛;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朱演;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延斌;关于国债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李泽华;国债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吴国权;通货紧缩时期我国国债政策经济效应及边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曾军;中国国债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曹鸿涛;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李中义;经济增长中的国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战松;制度与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蒋泽云;中国国债市场效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奇超;我国ETF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吕彬;中国债券投资市场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珍;基于单因素HJM模型的利率衍生品定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宗正;市场分割状态下债券流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静;我国国债收益利差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母宇;中国股票市场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胡鹏飞;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价格发现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李响;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蒋瑶;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颜伟;中国国债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吴虹生;中国股票价格指数关联性的VAR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邹功达,陈浪南;中国A股与B股的市场分割性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3 鲍建平,杨建明;利率期货交易对债券现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4 李姝,吕光明;中国股市股价指数变动的协整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5 李和金,郑兴山,李湛;非参数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实证检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陈守东 ,韩广哲 ,荆伟;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指数间的协整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7 潘冠中;单因子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参数估计的数据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8 周荣喜,邱菀华;BDT模型的扩展及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9 黄艳艳,殷红梅;论中国债券市场的特征、效率和发展[J];新金融;2003年05期

10 郑长德,范钛;中国股票市场分割(1991~2000)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内地地区[J];国际金融;2007年03期

2 冯海天;;关于——上证国债指数的简单计量分析[J];中国货币市场;2003年09期

3 ;中国内地地区[J];国际金融;2007年06期

4 ;中国内地地区[J];国际金融;2008年02期

5 ;中国内地地区[J];国际金融;2008年06期

6 ;中国内地地区[J];国际金融;2008年07期

7 侯艳蕾;;我国国债指数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8 ;中国内地地区[J];国际金融;2007年12期

9 ;中国内地地区[J];国际金融;2008年04期

10 ;中国内地地区[J];国际金融;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慧;林锦国;李为相;;ARCH族模型对国债指数的实证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范为;房四海;;金融危机中的黄金定价模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张越艳;魏先华;;对冲基金复制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田玲;张岳;;基于GARCH模型的我国保险公司经济资本度量[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5 车银瑜;;我国资本市场对保险资金运用效应分析[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茹;资金面宽松 债市年底走出“小阳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高璐;股市大跌 债市成资金“避风港”[N];证券时报;2008年

3 银河证券 吴天舒;国债指数连创新高[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高璐;资金压力骤增 国债指数八连阴[N];证券时报;2008年

5 安信证券 徐丽丽;CPI连续回落国债指数创新高[N];证券时报;2008年

6 银河证券 冯琛;发行利率低于预期 国债指数缩量上行[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曙东;上证国债指数再创新高[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张曙东;国债指数创111.71点历史新高[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郭茹;加息未至 债市喜迎“小阳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清溪;数据利好上证国债指数飘红[N];证券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丽娜;ARCH模型族的贝叶斯分析及其在经济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9年

2 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夏潆焱;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范为;关于黄金定价的一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曾志坚;股票与债券市场间收益率及流动性联动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高岳;利率管制与发行主体偏好下企业债券风险的假说与验证[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蕊;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建波;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决策机制与分析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鹏;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创新及其主要外部动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炅炼;基于R/S分析的上证国债指数波动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张勇;基于ARMA-GARCH模型的国债指数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罗幼强;中国国债跨市场套利分析与风险度量[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贾琪;我国国债市场风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石永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6 陈雷;我国债券市场的内部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勤;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苗国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赵振兴;我国开放式投资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鹏;中国交易所债券市场有效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5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635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