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红筹上市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5:04
【摘要】:自中国内地第一家民营企业——裕兴电脑于1999年在中国香港红筹上市以来,至今,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红筹上市历经了探索期、爆发期、成长期和管制期四个阶段,并在总体数量、行业类别、上市地点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中国民营企业在红筹上市时存在着一些问题,红筹上市模式本身为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由于中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化以及红筹上市模式在国际私募基金退出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红筹模式实现海外市场挂牌交易具有长期存在并发展壮大的现实意义。如何正确认识限制红筹上市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实现在政策监管下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具有重大意义。 国外学者单独针对红筹上市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集中在企业海外上市的大框架的实证分析。中国学者对企业海外上市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但也只是多集中于海外上市整体问题的研究,对红筹上市单独的研究较少,阐述内容大多围绕企业红筹上市的动因和红筹上市的影响,并没有形成体系。 本文试图在系统性分析中国民营红筹上市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的流程、现状进行评述,然后通过对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研究,探讨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模式的存续和发展方向问题。其中,笔者结合中国目前资本市场和相关政策环境的发展状况,对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历程进行介绍;通过公司层面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红筹上市模式在微观层面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议;从宏观层面对红筹上市冲动的成因以及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分析入手,通过对目前政策面政策效力进行评述,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红筹上市模式存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消除其不良影响而实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本文最终得出结论:由于中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化,红筹上市模式的独特优势始终会成为民营企业在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战略选择的必要模式之一。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模式介绍。本章首先对民营企业以及红筹模式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再分别从传统的红筹上市模式和创新的红筹上市模式两个方面论述红筹上市模式的概念和流程。 第三章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的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对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历程进行了回顾,将红筹上市发展历程分为探索期、爆发期、成长期和管制期。然后,对红筹上市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在各市场的民营企业上市情况。在本章的最后,笔者对红筹上市模式的现状作了简要的评述。 第四章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在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首先通过论述和案例分析,依照红筹上市交易和程序顺序,详细阐述了红筹上市在私募投资、信息盲区、监管缺失以及公司治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提出解决对策:首先,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端正上市态度,积极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监管透明度和运行效率。其次,民营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应该根据各交易所特点,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三方面综合考虑。 第五章对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的再思考是本文的核心。首先,本章论述了红筹上市冲动的原因,民营企业红筹上市为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结合红筹上市的重要性分析政策面的实际意图;最后,结合负面影响和政策制约,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对红筹上市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对红筹上市模式在短期内不会放松管制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短期内中国民营企业将大量将目标重新锁定为国内资本市场。从长期来看,短期的行政管制并不能抑制市场自由选择的趋势。由于中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化,红筹上市模式没和的独特优势最终会使其成为民营企业在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战略选择的必要模式之一。随着中国法律法规和资本市场的完善,红筹上市模式将仍旧成为接受国际私募投资基金的民营企业上市的重要方式。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以红筹上市模式发生的背景为线索,对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相关监管政策法规,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定位上论述了中国民营企业红筹上市的发展思路和现阶段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6.5;F832.5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6.5;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亚琴;中国民营企业浅析[J];农金纵横;2003年02期
2 ;民营房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6年11期
3 秦永林;;牧羊集团喜获——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J];饲料博览;2007年02期
4 焦立新;;财富接力远离风险[J];理财杂志;2007年12期
5 梁信军;;做新型的民营企业[J];上海企业;2008年03期
6 刘文瑞;;万通: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镜子[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1期
7 陈慧琴;孟智辉;;四通副总裁侃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5年Z2期
8 曾\,
本文编号:2617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1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