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4:46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改革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间接融资低效率、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居民储蓄难以向投资转化以及金融各子市场发展失衡等现状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给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央行积极推出发行短期融资券,是推进货币市场“超常”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可以预见,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将对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维护金融整体稳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同时还将给发行企业、承销机构,以及投资者等市场各微观主体带来积极意义。但受我国现有金融环境仍不完善的影响,这一市场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潜在的风险,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本文的第一部分将主要阐述短期融资券的宏观经济意义和对微观各主体的积极意义;同时,通过在发行制度、利率、投资和交易市场范围方面等各方面与普通企业债的对比,文中分析了当前短期融资券的市场运行框架特点,并回顾了2005年的市场基本运行情况。 本文的第二部分将对美国发达金融市场的商业票据发展经验进行了梳理,主要对美国的市场发展框架、产品特征及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为制定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力求使我国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做到少走弯路和错路,适应“超常”发展货币市场的要求。 本文第三部分就着重分析了当前短期融资券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发行市场化程度不够、信用评级制度落后、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基础条件不完善等等。随着短期融资券的快速发展和膨胀,若这些问题逐步爆发,将使得整个市场的发展将陷入僵化和倒退,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的正确思路应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重视市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培育成熟和合格的市场投资者,逐步由发行主体和承销主体结构单一、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过渡到结构多元、完全市场化的运作轨道上来,本文第四部分就针对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加强各投资者信用风险控制能力,规范信用评级市场,加强信用评级作用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现有短期融资券发行管理办法等等,从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继续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孙秋鹏;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胡滨;何志刚;;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供求基础[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荣芳;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实践及其启示[J];南方金融;2005年05期

4 王岚,刘人怀;券商内部风险管理的三把锁[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5 邵莹;李珍玉;;中美国债市场比较分析及启示[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孙秋鹏,陈伟;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范永俊,吴东华;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8 苏晓凤,唐掌珠;对改善我国风险投资宏观环境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吴成颂;;从美国经验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之道[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1期

10 宋芳秀;中国准市政债券发展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泽华;国债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郭济敏;股票市场泡沫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苗革立;美日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锐;银行体系失效与公司债券市场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邢燕;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轨迹探析——兼论中国企业债券市场构建[D];复旦大学;2004年

8 石太峰;论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法律监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吴腾华;新兴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郭永清;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8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28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9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