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关于国有股减持模式创新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15 08:35
【摘要】:国有股问题一直是我国股市之痛,占股市总股本三分之二的国有股不能流通,一方面影响了我国股市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难以得到完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的建议,如国有股配售、股票回购、协议转让、股转债等,这些方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亦有两个共同的缺陷,一是适用面过窄且无法根本解决国有股比重过大的问题,二是在国有股定价问题上陷入困境。 本文探讨了一种全新的国有股减持的思路,即在合理确定国有普通股和待发行优先股的价格的基础上,上市公司正式发行优先股与国有股东持有的普通股进行交换,同时赋予普通股股东按一定的执行价格购买优先股的期权,换回的普通股形成公司的库藏股票。非国有股东所拥有的这种期权可以自由转让,并在转换结束后的任何期间,期权持有者有权按执行价格从国有股东手中购买优先股并按原转换比例换得公司的库藏股票,同时公司将换回的优先股注销。当所有的优先股被非国有股东收购并转换为普通股,就可以最终实现了上市公司股票的全流通。 该思路有三个关键的问题:首先是国有优先股的问题,从国有普通股到优先股的转换,解决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其次是期权的问题,一方面为了实现股票的全流通,赋予非国有股东一个无期限的买入期权,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国有股东的利益赋予其买入和卖出两个期权;最后,国有股减持作为一种证券化的国有资本重组方式,所以必须关注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该思路主要的特点是,减持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并走一条渐进的道路,分阶段解决国有股的两大缺陷。相对以往学者的观点,第一其适用面广泛,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国有股比重过大的问题,第二由于期权与优先股的结合使用,使国有股和优先股的定价有了较大的回旋空间,减少了减持中博弈各方的利益冲突,利于问题的解决。 2 本文正文共有五个部分,结构安排如下: 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我国国有股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解决思路 的特点,为后面章节的叙述作了一个铺垫。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在分析现代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的现实与理想存在着巨大的反 差,进而提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股权结构畸形、股份过于集中,从而 导致上市公司权力制衡机制缺位。正是由于这些缘故,国有股减持势 在必行。 第二章是对我国政府国有股减持举措及理论界主要建议的分析。 首先回顾了 1999 年和 2001 年两次国有股减持失败的经历,并指出失 败的主要原因定价过高;其次,详细分析了国内学术界关于减持的主 要建议,如国有股配售、股票回购、协议转让、股转债等,并一一分 析了其优缺点;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指出国有股减持一项系统的 工程,不能希求一蹴而就,而必须走一条渐近的道路,并同时遵循经 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原则。 第三章作为全文的核心部分,详细论述了通过“国有普通股→国 有优先股→公众持有的普股”两次转换,最终实现股票全流通的国有 股减持思路。该章中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分析了国有普通 股转为优先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指出其具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增加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诸多作用;第二方 面分析了国有普通股的转换比例问题,并认为转换后国有股股东对公 司的持股比例应当遵循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的相关精神;第三方 面论述了转换过程中国有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定价问题,指出前者定价 应当以二级市场价格和每股净资产为上下限,并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 具体的价位,而对于优先股而言,关键的问题在于确定股息率;第四 方面是关于转换过程中的期权设计问题,国有普通股到优先股转换只 是解决了股权结构问题,但是未能实现股票的全流通,因此必须赋予 非国有股东一个买入期权,同时为了保护国有股东的利益并保证全流 通的最终实现,有必要赋予国有优先股股东两个不同执行价格的买入 和卖出期权;第五方面论述了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增设“优先股变动情 3 况及股息支付明细表”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增加公司报表的有用性并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 第四章是在考虑中国目前国情的基础上,应当关注的几个现实问 题。首先,国有股减持作为一种国有资本重组行为,必须杜绝其间可 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其次,分析了转换后优先股的管理问 题,明确其管理主体、目标及内容;最后,阐述了转换后期权执行中 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最终实现股票全流通。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条全新的国有股减持思路,并通过 该方法在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同时,最终实现了股票的全流 通,这对于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及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 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有优先股 , 股票全流通 , 买入期权 , 卖出期 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杳;国有股减持:中国股市的转折点[J];开放潮;2001年07期

2 迟旭升,迟俊杰,李晓阳;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J];黑龙江财会;2001年09期

3 ;不是国有股减持的错[J];中国投资;2001年11期

4 张霓;国有股减持的路径与时序分析[J];经济;2001年07期

5 张新波;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王开国;;严密论证科学决策 ——国有股减持的策略选择[J];财经界;2001年07期

7 吴厚庆;单绪平;;国有股减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改革与开放;2001年12期

8 ;State-owned stocks 国有股减持叫“停车”[J];银行家;2002年07期

9 蒲钊;探讨国有股减持之路[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08期

10 高露 ,刘振冬;国有股减持新建议[J];发展;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万成;王国兵;;国有股减持问题探讨[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肖金泉;;国有股减持中的方案设计及其法律事务[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刘德强;;国有股减持及其相关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张涵;杨洪军;;国有股减持:在抉择中前进[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亦春;周颖刚;林海;;国有股减持之谜:合理性恐慌、多重均衡和市场无效[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几个热点问题[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雷淑琴;;基于期权理论的公司价值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秀宏;曲军;;减持国有股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李荣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10 何其刚;;MBO不当操作的法律风险[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文会;国有股“精准”减持[N];财经时报;2007年

2 熊元俊;国有股减持新规:谁的利好?[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3 王娟;国有股减持是猛兽?[N];中国贸易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史骅;面向未来的国有股减持[N];华夏时报;2002年

5 辜都;国有股减持自有人承接[N];重庆商报;2001年

6 西南证券 彭志刚;国有股减持未必是大利空[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7 ;国有股减持:虎象并存之举[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8 黄迎;国有股减持有关问题的对策[N];中国财经报;2001年

9 哈尔滨·李桓;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10 ;国有股减持叫停[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伟艳;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薛彤;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定价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黄松琛;从流动性和控制权分析非流通股折价的原因及对公司治理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2年

4 郭世辉;国有股权结构变革——资本权力错配与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吴广灼;中国股权分置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6 郭洪涛;股权结构与股权流动性变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倩;中国金融管制的历史与变革[D];复旦大学;2007年

8 金刚;国有资产提高中国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王尧基;论中国股市思想发展的几次突破及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康;二元股权结构下公司行为与股东利益的法律经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涛;关于国有股减持模式创新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王清智;对国有股减持的深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步丹璐;论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贾晓蔚;国有股减持问题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吴忠炜;资本市场开放与国有股减持[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万美娜;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与国有股减持[D];湘潭大学;2002年

7 何君光;国有股减持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钟辉;国有股减持模式及我国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9 林钧;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朱军;我国国有股减持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8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28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7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