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企业债券融资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0-04-16 05:23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而融资方式的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很不均衡,表现为严重的“重股轻债”,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远远小于股票的发行规模。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和投资选择,企业债券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们忽视了。实际上,企业债券相对于股票和银行贷款在某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无论从资金需求、还是从企业治理问题的角度讲,企业债券在我国应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全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融资理论的产生入手,对融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的分析以及现代西方企业融资的实证研究作了简要的论述。 在第二章中,分别对企业债券的基本要素、企业债券的分类以及企业债券的评级作了论述。 在第三章中,重点论述了债券利率期限结构与价格波动。债券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金融商品。债券的价格特性是与其内在属性相联系的,债券的价格有四个特性。第一,债券实际是一种利率资产,这决定了债券价格是一种变相利率的翻版;第二,债券作为一种期权性质的资产,决定了债券价格主要是受远期利率的影响,预期因素在债券价格分析中至关重要;第三,债券价格基于利率变化的波动性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第四,基 WP=53 准利率市场的形成对债券价格的测算和分析至关重要。按照货币时间理论和理性预期假定,债券的价格应相当于未来现金流入之和的折现值。未来现金的流入量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债券定期支付的债息和到期所要支付的本金;第二,未来的市场利率。基于这个思路,可以得出最基本的债券价格模型: 式中P代表债券的市场价格;I为债券每次支付的债息;r代表市场利率;n为债券期限。 从这个基本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影响债券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因素是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和对债券发行主体的预期。对债券发行主体的预期与发行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密切相关,但其波动性远远小于股票价格的波动。此外,由于债券属于固定收益证券,所以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 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的融资问题。指出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企业的融资结构极不合理,直接融资(包括新股发行和企业债券)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企业的负债结构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状态。突出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依赖银行贷款,不但短期的流动资金来源于银行,这与银行的负债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和高流动性不符;第二,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企业的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畸形的债务 WP=54 结构直接导致了大量的不良债务的产生。目前我国企业进行的市场化改造,主要使用收购、兼并和股份化的方式,这些不良债务无疑成了改革的最大障碍。大量的不良呆账、坏账实际上是将风险由企业转移到银行。目前的许多“债转股”工程并非市场意义上的股份化。所转化的股份并没有收益权,也不享有表决权,只是将企业的坏账一笔勾销,而给银行造成了一个个亏空的空洞。接下来,分析了我国发展企业债券融资的意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发展包括企业债券市场的资本市场。一个成熟而完善的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改革深化无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目前正在进行的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试点以及其它资产重组,都是企业组织改革的体现。第一,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已经成为困扰企业与银行关系乃至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成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资本经营效益、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二,债券市场是企业洞察利率借以指导自身资本运营的一个渠道;第三,在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推行直接融资,以市场选择代替行政选择,资金投向的“择优”性能逐渐体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情况。尽管我国近年来企业债券的发展单单从数量来看,处于稳定发展的过程。但是,如果把企业债券的发展情况放在整个经济环境中和其它的融资手段相比,不难发现我国的企业债券发展严重滞后于其它金融产品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提出发展企业的多种融资渠道,重点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但 WP=55 企业债券融资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其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融资的发展;第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债券总量只占GDP的24%,远远低于国际上95%的比例。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小,品种少,市场参与者单一,债券流动性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在本章中,笔者还从实证角度阐述了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发展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不仅仅拓展了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了筹资的灵活性,在目前而言,发展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国际化,优化资金与资源配置率;第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施资本重组方案提供新的途径和渠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推出,丰富了我国金融市场工具的种类,有助于我国金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75;F8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泽兰;;浅析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2 谷小青;申世军;;美国“两房”债券 持有还是抛售?[J];中国投资;2011年07期

3 孙艳竹;丛惠慧;;有价证券确认和分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孙艳竹;;有价证券确认和分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1年12期

5 廖征;;担保债务支持债券研究[J];金融经济;2005年20期

6 忻海;;西蒙斯用公式打败市场的故事(13) “外星人的语言”[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25期

7 王东;;美债收益率走向何方[J];中国外汇;2011年07期

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交易系统债券做市功能[J];中国货币市场;2011年07期

9 Wolfgang Munchau;何元庆;;不要把欧元危机归咎于穆迪[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9期

10 ;看中国[J];世界博览;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传德;徐渊;;辛亥革命纸币、债券与上海印钞业[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2 高立新;张爱文;;证券投资中的单复利比较与应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黄钰;孙英隽;;基于托宾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现象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晓红;张琦;;具不可预料违约风险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定价[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昱;;融资: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心——兼谈东北振兴的必要性[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6 李巍;张志超;;不同类型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兼论中国最优开放时点的选择[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徐高林;;金融危机对保险公司投资的影响分析[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8 陈秉正;祝伟;;长寿风险管理研究综述[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9 徐蔚;;美国金融风暴及我国应对之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10 陈国栋;;用VaR度量固定收益债券的市场风险[A];第10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李倩;成功敲开欧元债券市场大门[N];金融时报;2004年

2 杨建明;最便宜可交割债券的确定[N];金融时报;2005年

3 黄艳红;债券行情涨势如虹[N];金融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冯小月;债券市场吸引力或下降[N];证券日报;2005年

5 记者  易非;多家基金公司认为 升值有利债券和股票价格上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禹刚;CMO债券:期待中国市场青睐[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海通证券 张 崎;债券价格随股涨升[N];证券日报;2003年

8 长城伟业期货首席分析师 景川;从美元、商品、股市的相关性中寻找获利机会[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特约撰稿 屈庆;债券借贷:让8.3万亿元动起来[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秦媛娜;债券借贷:做空为何成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信东;期权债券财务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2 于瑾;利率期限结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张东生;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王皓波;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债券融资及治理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5 黄瑞庆;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和组合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杨少彬;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邓q

本文编号:2629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29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