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公告效应”
发布时间:2020-04-19 07:45
【摘要】: 本文主要考察我国股票市场对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货币政策的反应,主要通过实证数据研究在中国是否存在股票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公告效应”。本文选取研究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基准利率三种,考察的时间段为1993年5月到2008年1月。本文发现,在整个研究阶段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不存在“公告效应”,而人民币存贷基准利率则存在滞后的“公告效应”,而没有提前的“公告效应”。产生这种结论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而人民币存贷基准利率是一种价格型政策工具。在本文的后半部分,当把人民币存贷基准利率的变化分成正向变化和负向变化来独立考察时,发现正向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远远大于负向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产生这种结论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种变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很大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即使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试图努力地去预测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但市场仍然对央行的公告有所反应。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仍然包含了一些新的信息,而这些新的信息没有包含在当前股票价格当中。
【图文】:
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力度非常大,其中很大部分属于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具体有:变“审批制”为“核准制”,引入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市令”,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有的取得预期的成功,有的则没有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有的实行效果则需要时间来检验,但从总体来说,这一系列的监管措施的出台,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后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特点有: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开放式、封闭式基金的出现,使投资人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回报,着眼于长期投资,同时,由于投资人的投资观念的改变,庄家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发掘可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成为投资主流方向。[14]2.1.3 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始于 2005 年,随着股权分置制度的改革的进行,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投资人投资热情高涨,股票市场出现过热迹象。图 2-1 显示了这十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轨迹。
而大部分时间调整 50 个基点, 见图 4-2 所示。从调整的时间间隔来看,有逐年短的趋势,贴别是 2007 年以来,一共调整 10 次,平均每 1.2 个月就调整一次[2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832.51;F822.0
本文编号:2633107
【图文】:
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力度非常大,其中很大部分属于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具体有:变“审批制”为“核准制”,引入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市令”,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有的取得预期的成功,有的则没有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有的实行效果则需要时间来检验,但从总体来说,这一系列的监管措施的出台,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后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特点有: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开放式、封闭式基金的出现,使投资人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回报,着眼于长期投资,同时,由于投资人的投资观念的改变,庄家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发掘可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成为投资主流方向。[14]2.1.3 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始于 2005 年,随着股权分置制度的改革的进行,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投资人投资热情高涨,股票市场出现过热迹象。图 2-1 显示了这十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轨迹。
而大部分时间调整 50 个基点, 见图 4-2 所示。从调整的时间间隔来看,有逐年短的趋势,贴别是 2007 年以来,一共调整 10 次,平均每 1.2 个月就调整一次[2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832.51;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斌;;中期政策:改、疏、堵、冲、内——评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J];银行家;2006年08期
2 张友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3 吴晓求;;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全流通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新变化[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4 段军山,赵明勋;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10期
5 范方志;;货币政策制度国际比较与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完善[J];东南学术;2006年05期
6 范建军;探求最佳优化组合——由加息引发的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J];国际贸易;2005年01期
7 谢百三;卢高文;;关于中国2006年两次加息的理论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08期
8 周炯;;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缺陷分析[J];经济师;2006年03期
9 邓涛;;中国证券市场特点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6期
10 高辉清;;央行为什么不能将调控目标局限于物价?[J];金融与经济;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63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3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