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5 04:52
【摘要】: 内容摘要:2001年中国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职位。在此规定前,部分上市公司已按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董事会中设独立董事职位。但就目前实施情况来看,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论文在对独立董事作用重新定位及修正其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独立董事效用的制度因素,并做出了独立董事效优的制度安排。 现代公司治理已经从以股东本位主义为核心的单边治理发展为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手段,其作用也必然发生由维护股东的利益到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阶段性变迁。此外,独立董事的作用还发生了由权力制衡到保障决策科学的阶段性转变。独立董事的作用应直接体现于独立董事的定义之中,独立董事独立对象的范围也应扩大到整个利益相关者群体。 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对独立董事的效用是有影响的,但集中的股权结构本身并不会对独立董事效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关键在于改变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赋予独立董事相当的权力,并且建立约束机制,明确独立董事应负的责任,,形成对独立董事权力的制约;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单层制公司治理模式,英美法系国家多青睐于这种模式;双层制公司治理模式,大陆法系国家如德日等多采用此种模式。公司治理模式对独立董事效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双重监督机制的冲突上,具体讲也就是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问题影响了独立董事效用的发挥。此外,现行激励机制也制约了独立董事效用的发挥。 为避免国有上市公司特殊股权结构对独立董事效用的影响,应该推行由“独立董事事务所”代替股东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需要向其推荐独立董事的做法,并形成中国证监会、独立董事协会对独立董事事务所的垂直管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应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给予独立董事否决权及直接弹劾或解雇不合格或不忠诚的经理人员的权力。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问题上,否定了有关“事中”、“事后”监督的说法,同时也不认为对二者职能的明确分工能很好地解决现有问题。对此,笔者以为应该将设立独立董事的强制性条款变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之间的选择性条款。在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方面,笔者认为股权激励、酬金激励、声誉激励及控制权激励将构成有效的独立董事激励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8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猛国;国外独立董事制度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朱羿锟,陈一勤;我国股份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探索[J];财贸经济;2001年07期

3 王千华;独立董事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李哲,董海峰;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现实下的再思考[J];法学;2001年07期

5 孙早;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经济制度的逻辑关联[J];管理现代化;2001年01期

6 杨德钊;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1年03期

7 李占猛,杨宏伟;美国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J];国外财经;2000年04期

8 张丽琴;关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问题的再思考──兼论公司董事会的完善[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股份经济的发展机制与创新机制[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42期

10 喻猛国;独立董事制度缺陷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9期



本文编号:2639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39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