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国际股市与我国沪深股市收益率波动性传递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05 15:22
【摘要】: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Selection Theory)认为投资者所追求的是报酬最大且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即从理论上讲,当国际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小于国内股市时,投资者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组合投资。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资本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有明显加强的趋势。Grubel(1968)、Lee(1969)、Levy 和 Sarnat(1970)、Solnik(1974)、Brennan 和 Cao(1997)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全球资本流动加快的趋势,特别是提到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在其中的巨大作用。全球资本流动促进了各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因而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国际股市互动关系的热潮。 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特征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Mandelbrot(1963)和Fama(1965)的研究发现,金融资产价格变化往往具有“大的波动性后跟随大的波动性,小的波动性之后往往跟随小的波动性”的变异率聚类(Volatility Clustering)的特性。ARCH类模型(Engle,1982; Bollerslev,1986)因能够很好地刻画这种特性而被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多变量GARCH类模型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用来探讨不同金融市场金融资产间的波动溢出效应①。 由于种种原因,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对投资者主体的限制,即市场区隔现象。如Eun 和 Janakiramanan(1986)比较具体地给出了16个国家对投资者主体的限制,大多数国家(如芬兰、新加坡、泰国)的国内投资者既可以购买本币股票也可以购买外币股票。但我国股市却是完全区隔的,在我国沪深两市,都依投资人主体的不同而区分为A股与B股。国内投资者只能买卖A股、国外投资者只能买卖B股。且A股以人民币计价;B股的计价单位虽为外币,但其计价的币种不尽相同,沪深两市的B股分别以美元和港币来计价交易和结算。 2 这样同一个国家,存在三种不同的投资主体无疑在全球都是少见的, 这客观上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国际间股市互动的新的视角。 本文使用二元EGARCH模型探讨了国际股市与我国沪深A、B股 市场收益率之间的波动性传递机制,而且重点是分析美国纽约股市和 香港恒生股市对我国沪深A、B股的波动性传递机制。同时为了反映B 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这一结构性事件对沪深A、B股市场波动性的影 响,我们分时段考察了B股开放前后国际股市对沪深股市的波动传递 特征,实证研究发现: 1. 沪深A、B股市场收益率确实存在波动的不对称性特征,但是 相对于A股市场、B股的不对称性特征不太明显; 2. 在全样本期间,香港股市对沪市A股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B 股有显著影响;美国纽约股市对沪市A、B股都有显著影响。香港股 市对深市A股没有影响,但对其B股有显著性影响;美国纽约股市对 深市A、B股都没有显著影响。 3. 在B股开放前,香港股市对沪市A股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B 股有显著影响;美国纽约股市对沪市A、B股都有显著影响。香港股 市对深市A、B股均没有显著影响;美国纽约股市对深市A股有显著影 响,但对其B股没有显著影响。 4. 在B股开放后,香港股市对沪市A股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B 股有显著影响;美国纽约股市对沪市A、B股都没有显著影响。香港 股市对深市A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B股有显著影响;美国纽约股市 对深市A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B股没有显著影响。 5. 当考虑我国股市波动对国际股市波动的影响时,却发现沪深B 股市场对美国纽约股市、沪市B股对香港股市几乎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而深市B股自始至终都对香港股市有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动机、研究目的以及研究 方法与步骤; 第二部分:文献回顾,分别介绍了国际股市互动的文献及我国沪 深股市互动关系的文献; 3 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且给出了双变量 EGARCH模型的设定形式及参数解释; 第四部分:实证部分。在这部分分别估计单变量和双变量 EGARCH模型,从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来判断波动溢出效应的显著与否 以及非对称性效果的存在与否,并且给出了波动溢出效应的量化结 果。 第五部分:结论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对第四部分内容的总结,从 定性层次分析国际股市对我国沪深股市的波动性传递机制。在给出出 现这种特征的原因解释时,我们还为投资者、政策制订者提供了一些 决策参考依据。最后是本研究中存在的限制及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1. 研究内容上(1)完善了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间股市互动的研究领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快速发 展的经济使得我国的股票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所 以有必要把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指股票市场)纳入全球资本市场范围。 以此来探讨我国股市的风险形成机制;(2)拓宽了市场区隔现象 (market segmentation)的研究领域。国内外许多研究都把焦点集中 于对A、B股关系的研究,本文则从我国现实的证券交易制度——同 一个国家、不同交易主体、不同交易币种出发,研究国际股市与我国 沪深A、B股之间的互动关系。 2. 在研究方法上,选用目前在国内学术界还很少被使用的多变 量EGARCH模型。这种模型的优点是:(1)可以捕捉股票市场上普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1.51;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迪;;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系和接轨[J];华北金融;1993年11期

2 冯伟佳;贾惠;;沪市综合指数杠杆效应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治国;;汇改以来RMB兑USD中间价的EGARCH效应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8年12期

4 龙金茹;屠年松;;印花税上调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1期

5 ;国际股市简析[J];特区经济;1992年06期

6 ;国际股市简况[J];特区经济;1992年10期

7 黄长江,潘希望;从国际股市的比较看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空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韩志国;;中国股市已经开始影响世界[J];金融博览;2007年04期

9 郑尧天;杜子平;;EGARCH模型在同业拆借利率预测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郑小燕;;EGARCH模型在政策效应与股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晓;杨乃定;董铁牛;姜继娇;;基于EGARCH模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境外上市企业境内如何融资?[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西村友作;孙便霞;;全球金融海啸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中美波动溢出效应对比[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国刚;;资本市场“一价制”[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5 朱磊;;台湾股票市场波动研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邢月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经济危机[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到;如何看待A股的国际影响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陆守爱 张伟 贺耀堂;港城股市成交额首破百亿[N];连云港日报;2006年

3 天相投顾研究所 仇彦英;挖掘新年第一桶金[N];证券时报;2006年

4 徐振春;2007快牛收官[N];文汇报;2007年

5 记者 周宏;国际股市呈风水轮流转 QDII基金业绩“西强东弱”[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安信证券 诸海滨;外围市场压力减轻 A股有望跟随反弹[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苏江;“空”声不断 3000点多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汉青邋实习生 杨眉;股市大跌引发“美次贷危机说”之争[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林玖;股市巨幅震荡散户怎样办[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10 王欣;加息预期升级大盘反弹遇阻[N];深圳特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良胜;开放式基金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及周期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彭丹;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股市波动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林宇;动态极值VaR测试的准确性及VaR因果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柳会珍;金融收益率时间序列的极值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国际股市与我国沪深股市收益率波动性传递机制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姜光明;交易所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率特性及收益协整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3 张瑜;中国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何芳;开放式基金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徐静;开放式基金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王治华;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方博文;我国开放式基金波动择时能力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8 刘晓;中国股市波动性与交易量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赵军;权证引入能否降低标的股票的波动性[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传秀;基于Vasicek模型的利率期限结构实证与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0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50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