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基于协方差调整的久期—凸度免疫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5 21:34
【摘要】: 众所周知,简单久期-凸度免疫策略中隐含两个假设:水平收益率曲线及其平行变动。针对这两个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本文借鉴Carcano和Foresi(1997)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基于协方差调整的一般久期-凸度免疫模型,并用两资产对冲组合和三资产对冲组合进行了具体分析。进一步,,我们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债交易数据对一般模型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基于协方差调整的久期-凸度免疫策略比简单久期-凸度免疫策略具有相对较强的免疫能力。 本文内容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 第一章描述了久期免疫策略模型和对冲利率风险中的久期-凸性免疫策略,并利用实际数据来说明模型的局限性。 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和国外在久期-凸度免疫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从两条思路对简单久期-凸性免疫策略的改进进行综述,第一条思路:单因素方法,包括:Fisher-Weil久期、方向久期(directional duration)、近似久期(approximate duration);第二条思路:多因素方法,包括:部分久期(partialduration)、多项式久期(polynomial duration)、以及指数久期(exponentialduration)等。本文提出了另外一条思路:基于相关性进行调整的方法。最后总结了近两年来中国部分学者致力于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建立一个基于协方差调整的一般久期-凸度免疫模型,用于收益率曲线非平行变动情形下对冲利率风险,并用两资产对冲组合和三资产对冲组合进行特例分析。 第四章我们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债交易数据对一般模型的免疫性能进行检验。首先,利用交易所上市的附息国债的交易数据,估计出各种期限的即期利率;其次,构建由具有不同期限的资产(其收益率为同期即期利率)组成的对冲组合H,即用估计出的即期利率计算对冲组合H的最优权重;再次,基于对冲组合H的最优权重计算免疫组合P的未预期收益率的波动率;最后,通过比较基于协方差调整的久期-凸度免疫组合与简单久期-凸度免疫组合的波动率来判断两种策略的相对优劣性。 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做出简单总结,并探讨经验结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0.9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海涛;;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货币市场;2002年Z1期

2 王志栋;;利率理论考察与基准利率定义[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9期

3 孙皓;石柱鲜;;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能力检验——基于动态Probit模型的研究途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4 杨东亮;赵振全;;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特征识别与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郭菊娥;严一锋;;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我国货币政策态势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亚男;;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7 罗寅;刘锡标;;我国国债市场的有效性及投资价值研究[J];企业经济;2011年07期

8 杨艳林;;我国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1年06期

9 刘凤琴;王凯娟;;CKLS-JUMP过程驱动的利率动态模型:理论估计与实证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10 范龙振;程南雁;;一类均值为跳跃-均值回复过程的利率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应益荣;伍志文;;基于Hermite插值的利率期限结构的收益曲线拟合[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晨;张强;;我国利率期限结构拟合估计[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小平;冯芸;吴冲锋;;远期汇率期限结构曲线稳定点研究[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晓英;;中西方企业债券定价之比较[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5 吴会咏;马莹;;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的定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朱世武;许丹;赵丽娜;;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的实证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书东;新债引发利率期限结构重整[N];中国证券报;2003年

2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许江山;利率期限结构与风险管理[N];期货日报;2010年

3 记者 吴进宇;意在疏通和强化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传导机制[N];金融时报;2011年

4 魏革军;和谐金融辩[N];金融时报;2005年

5 江小震;中长债面临调整[N];证券日报;2004年

6 彭志刚 沈志斌;2002年债券市场投资策略报告[N];中国保险报;2002年

7 ;开放式基金对现代金融理论的突破[N];金融时报;2001年

8 谷裕;当前货币政策效应与货币市场趋势分析[N];金融时报;2003年

9 孙晓霞;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N];证券时报;2004年

10 丁蕙;路径依赖思维要不得[N];中国证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皓;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邓海清;利率期限结构的信息传递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苏云鹏;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康书隆;国债利率的风险特征、变化规律及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林海;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及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唐革榕;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马庆魁;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夏潆焱;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李海英;人民币利率互换衍生产品定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p

本文编号:2650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50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