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信托投资机构资本市场交易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4:57
【摘要】:我国信托投资机构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在近2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信托投资机构利用其“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理念,积极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它的发展为各行业,尤其是为各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支持。然而,在我国信托投资机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得到充分暴露,其中主要包括:(1) 业务操作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秩序;(2) 资产规模过小,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力;(3) 政府干预过多,企业运行中的行政色彩浓厚;(4) 目标定位不明确,各信托投资机构并未在其经营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5) 信托投资机构内部管理不严,外部监督无效等。正是信托投资机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信托机构经营中的巨大风险,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清算就是风险暴露的必然结果。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为我国信托机构的运营及操作敲响了警钟,信托机构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决策随意和运作非规范,否则,必将面临重大的生死抉择。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关信托投资及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客观上要求信托投资机构规范经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必然加剧信托投资机构的市场竞争;产权的多样化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使得信托机构必须转变它的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必须成为信托投资机构所追求的最主要目标之一。信托投资机构经营目标的转变要求经营管理决策方式的相应调整,决策科学化成为信托投资机构正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它的深入研究不仅源于转轨时期经济制度环境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源于加入WTO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信托投资机构作为非银行金融组织,虽然它的业务范围很广,但资本运作却是其最重要的核心业务,这就决定了信托投资机构必须积极关注与参与资本市场交易。然而,资本市场作为一个风险市场,风险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投资者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加以权衡。信托投资机构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优化自身的投资结构,形成优良的资产结构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蒂是信托投资机构的资本市场行为问题。本文正是试图结合我国现实的经济、法律、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对这一事关信托投资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作为全文的开篇,具体论述了:选题的背景,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综述,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及分析框架。 第二章——现代信托投资机构的特征及分类。本章从信托的起源入手,在简要回顾信托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英、美、日信托业发展的基本经济背景以及各自的特色,据此形成了现代信托业的各种分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托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具体实践,对我国信托业的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信托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应主要借鉴美国共同基金的经营模式,同时探讨了该模式下的机制设计问题。 第三章——信托投资机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及机制设计。本章依据信托投资机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特点,指出了信托机构生存与发展的理论基石是委托——代理理论,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信托机构可能产生的最主要问题是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而克服道德风险的唯一方式是完善机制设计,在机制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当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不一致时,建立激励约束相容模型就是有意义的。本章着重分析了激励 内容摘要 约束相容模型中的最优激励系数问题,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我们得出最佳激励系数与代理 人的边际生产力呈正方向变动之关系,因此,增加激励是有意义的,它有利于提高信托投资 机构的运行效率。在我国,信托组织中特殊的股权结构或所有制安排,使得它们普遍存在多 级委托代理关系,多级委托代理关系中,一个必然的现象就是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一身的双 重角色。该章在探讨了单级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还详细分析了两级委托代理模型,并经 过严格的论证,得出了两级委托代理模型中的均衡解。依据两级委托代理模型,我们进一步 讨论了我国信托投资基金可能的发展,以及详细分析了信托投资基金的特性选择问题。 第四章—资本市场中的信托投资基金交易行为。信托投资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一股 重要力量,它的交易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作为机构投资者,它在资本市场中, 有时扮演着需求者的角色,有时又扮演着供给者的角色,无论是作为需求者还是作为供给者, 它的交易行为均会对市场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章从机构投资者的特征入手,在对机构投 资者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均衡,以及 机构投资者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问题,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技术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 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投资基金的交易策略,并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系统 的评价。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各自的交 易特色,绝大多数投资基金的市场表现均与设立基金初期?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30.8;F83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艳玲;开放式基金是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的必然趋势[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幸昆仑,周小军,陈荣;基金管理人变动资产组合的Markowitz模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范萌;我国基金投资风险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杨小宇;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优点及风险[J];财经科学;2000年S1期

5 陈学荣;投资基金业绩综合评估的指数法及其应用[J];财贸经济;2000年05期

6 常巍,方健雯;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绩效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7 冯根福;西方主要国家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监控机制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7年06期

8 欣士敏;信托的起源及其发展变革[J];福建金融;2001年08期

9 张小芹;我国信托业经营模式的选择[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吴启芳,陈收,雷辉;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回归实证[J];系统工程;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664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64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