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0-05-21 08:38
【摘要】: 本文借鉴西方经济金融理论,通过分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问题。 金融结构与金融深化理论、金融创新理论、信息经济学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金融结构演变规律,寻找和确定债券市场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向,制定债券市场 发展战略。通过借鉴西方金融创新理论研究如何以金融创新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如何确 定债券市场的创新方向,在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的同时有效防止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而信息之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重要性,使信息经济学对研究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成为 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理论界运用金融深化理论、金融创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金 融问题已经取得不少成果。特别是王兆星的《中国金融结构论》,陈岱孙、厉以宁主编的 《国际金融学说史》,张维迎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李扬、王国刚主编的《资本市 场导论》,李扬、王松奇主编的《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等等,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 本文全文共四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第一部分,导论。这一部分对债券性质和债券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 金融证券化发展的国际趋势,并对主要的理论文献和理论成果进行评述,简要说明了全文 的结构和结论。 2.第二部分,第1章。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提出中国债券市 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从金融结构演变的规律看,中国债券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 3.第三部分,第2-7章。第2-3章研究国债市场。主要以宏观经济与国债运行的关系 为线索,着重研究了国债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宏观层面的协调问题,以及如何建 立国债统一市场,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债市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等。提出应当从 宏观调控的角度认识国债和国债政策。我国可以对国债规模实行最高余额限额管理的办 法,当前扩大国债市场容量,必须真正允许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持有国债,同时应发展 国债投资基金。第4章研究金融债券问题。这部分通过与其他债券对比分析了金融债券的 特征,具体分析了我国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和发行方式,并对我国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前 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发展金融债券市场要支持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规范和发展银行间 债券市场,,增加以金融债券为公开市场操作对象的比重;使金融债券成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的合法融资渠道。第5-6章研究企业债券问题。通过对企业融资理论的分析,详尽探讨了 债券市场发展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提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发展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完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和担保制 度;实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防范企业债券风险应加快企业改革;改进企业债券市 场管理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保管和清算中心;形成全国统一的企业债券市场。第7 章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问题。简要分祈了国外地方债券市场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以及我国发展地方债券市场的意义。并对我国地方债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4第四部分,第8-9章。第8章研究了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有关问题。提出我国金 融国际化发展应当以债券市场为突破口。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 出去”的双向战略,从银行间债券市场入手,有步骤地推开。第9章从国内、国际两个方 面分析债券市场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推动和制约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提出中国债券 市场的发展模式。 本文从金融结构、金融体系发展变化的历史角度出发,在研究内容上比较全面、系统 地分析了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创新的方向以及发展 的目标模式,在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注重运用新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注意采用多种研究方 法,在资料整理上特别是关于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方面的内容较完整、全面。 本文提出的以下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我国国债市场应成为利率改革的突破口; 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关键是处理好国债政策问题:目前国债的管理应从发行额 管理向余额管理转变:要使金融债券成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的合法融资渠 道:采用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改进企业债券市场管理:发展地方债市场要 有效协调国债与地方债之间的关系;金融国际化发展应当以债券市场为突破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832.5
本文编号:26740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832.5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泽华;国债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蒋屏;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于建忠;中国债券市场定价过程中的主体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汪洋;国债的金融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宠;中国国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孙博;我国商业银行与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4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740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