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理论与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基民天下》第八讲 指数基金的投资理念和绩效衡量[J];股市动态分析;2007年47期
2 陈绍胜;指数型基金跟踪误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3 赵勇;陈永生;;指数化投资可行吗?——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天府新论;2009年04期
4 陈佳;;从指数基金跟踪误差角度比较指数基金的构建方法[J];经济论坛;2006年01期
5 谭治国;袁靖;;遗传算法构建我国指数基金自动生成模型的实证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汤果;陈方正;;管理技能与指数基金业绩相关性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9年02期
7 高见;杨丹;;指数化投资中复制方法的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8 ;有效利用指数投资利器[J];中国信用卡;2009年17期
9 ;挑选优质沪深300指数基金[J];证券导刊;2009年49期
10 舒亦;;挑选热门指数基金四要点[J];股市动态分析;2009年4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运强;潘国庆;王鹏辉;;一种激光探测体制的离轴跟踪误差分析[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俭富;马永开;曾勇;;基于再平衡管理的指数跟踪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龚朴;胡祖辉;司继文;雍开伏;;紧指数复制模型与差分进化算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倪茂林;李果;;变参数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鲁棒跟踪控制[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吴海;王庆利;于锡纯;徐心和;;CNC伺服系统预见预测控制算法的研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张星昌;张旺;张兆华;张志方;;摇摆情况下人机系统的建模[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陈洁;顾文锦;潘长鹏;赵红超;;反舰导弹基于Lyapunov的鲁棒自适应模糊控制律的设计及应用[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8 林岩;毛剑琴;;鲁棒变结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控制增益切换方法[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一)[C];2000年
9 金永强;李f平;;一类线性不确定离散系统的广义l_1鲁棒跟踪控制[A];第十七届全国过路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蔚泉清;陈增禄;赵文武;;一种新型多电平跟踪控制方法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婧;杨宇:控制跟踪误差是指数基金的天职[N];中国证券报;2010年
2 王艳伟;“指数化投资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王飞;利用指数基金构建套利现货组合的分析[N];期货日报;2008年
4 本版编辑邋龚小磊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魏慧君;林飞 严格控制跟踪误差[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长城伟业期货公司特邀研究员 王红兵邋宋曦 孔华强;发行沪深300ETF的可行性研究[N];期货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涛;四大标准选择指数基金[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联合证券 冶小梅;高瞻股票走势 近观指数基金[N];证券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唐健;跟踪误差拉大 指数基金变味[N];证券时报;2005年
9 荣篱;选择指数基金的四个标准[N];证券时报;2006年
10 长江证券 提供;指数基金套保的意义与风险[N];上海金融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飞;指数化投资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屈颖爽;基于跟踪误差的指数投资模型与业绩评价[D];吉林大学;2008年
3 赵勇;中国指数基金绩效与风险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李超;时滞系统的最优跟踪与无静差扰动抑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张明辉;指数化投资理论与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岩;光电稳定跟踪装置误差建模与评价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张涤芳;资产定价模式的应用:以两个中国基金为例[D];复旦大学;2006年
8 吴建华;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的快速高精度定位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姜旭;模型参考鲁棒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陈剑;多机器人编队与阵型控制的设计一种融合RH进LF的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宜荣;我国ETFs的运作状况研究及前景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李厦;沪深两市开放式指数基金绩效实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娟;指数投资组合优化方法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董延涛;基于跟踪误差的指数化投资实证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5 孟爱兰;我国指数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亢洁;我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柳;对于指数基金定投择时择基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骆世民;我国指数基金绩效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9 刘莉莉;直线伺服系统的学习前馈控制策略[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郝艳利;股指期货套利模型及软件开发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4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7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