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国债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21:33
【摘要】: 我国国债市场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先成立的是上海交易所市场,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我国国债开始快速发展,发行规模迅速扩大。国债作为政府债券,几乎没有信用风险,但由于我国国债市场发展还不健全,国债利率还不是所谓的无风险利率,投资国债仍存在利率风险。商业银行作为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主体,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国债回购和现券交易时必然面临利率风险。如何理解、认识和控制利率风险是固定收益证券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内容。2004年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频繁,我国商业银行急需对其国债投资的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度量及规避。而在我国,利率风险并未得到商业银行足够的重视。 本文旨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利率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分析其国债利率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并提出利率风险免疫策略,以期为我国金融市场稳定与风险管理研究作出一定贡献。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研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状况,然后运用西方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分析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变动主要利用多项式样条法进行静态拟合,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动态分析,得出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是非平行移动的,则久期免疫只适用于短期利率风险。再进一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债利率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如宏观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微观层面等。然后提出本文的利率风险免疫策略,提出商业银行国债利率风险管理体系,针对流动性、交易性和持有至到期国债的不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免疫策略。最后,根据本文研究成果对我国商业银行国债利率风险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图文】:
我国鱼些咧塾暨塑燮狸哩匕一一一一一二、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特征分析1、市场流动性不高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银行间市场成立时间较晚,上交所于1990年成立,当时就开展国债交易,而银行间市场到1997年才成立,发展时间较短;第二,银行间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市场准入较高,参与者结构较单一,由于多为金融机构,资金需求趋同,,交易也较集中;第三,银行间市场虽采取了询价交易和双边报价结合的方式,但询价交易的交易成本较高,导致流动性较低。采用双边交易方式,即做市商制度,能有效提高市场流动性,但做市商制度发展不完全,做市商数量也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国债利率风险管理研究图1.2对同时在上交所和银行间市场交易的02国债03的市价波动率进行了计算,就单只国债而言,两个市场的价格波动率差异较大,银行间市场的波动率明显大于上交所。上交所的市价波动率基本平稳,维持在5%以内,仅有2007年下半年波动率较大,达到了14.99%;而银行间市场的波动率水平不仅比上交所市场高,且波动率的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变化较为随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832.5;F832.2
本文编号:2698648
【图文】:
我国鱼些咧塾暨塑燮狸哩匕一一一一一二、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特征分析1、市场流动性不高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银行间市场成立时间较晚,上交所于1990年成立,当时就开展国债交易,而银行间市场到1997年才成立,发展时间较短;第二,银行间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市场准入较高,参与者结构较单一,由于多为金融机构,资金需求趋同,,交易也较集中;第三,银行间市场虽采取了询价交易和双边报价结合的方式,但询价交易的交易成本较高,导致流动性较低。采用双边交易方式,即做市商制度,能有效提高市场流动性,但做市商制度发展不完全,做市商数量也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国债利率风险管理研究图1.2对同时在上交所和银行间市场交易的02国债03的市价波动率进行了计算,就单只国债而言,两个市场的价格波动率差异较大,银行间市场的波动率明显大于上交所。上交所的市价波动率基本平稳,维持在5%以内,仅有2007年下半年波动率较大,达到了14.99%;而银行间市场的波动率水平不仅比上交所市场高,且波动率的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变化较为随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832.5;F832.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文正;保险公司债券投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陈近;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康书隆;国债利率的风险特征、变化规律及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罗经华;金融危机与产业均衡[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8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986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