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0-06-16 03:31
【摘要】: 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重要和最具有深远意义的金融市场创新之一,它改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面貌。国际学术界认为:21世纪经济最显著的三大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与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实现融资的过程。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通过资产证券化这一桥梁,沟通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流通。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国有经济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已在欧美、日、韩、港等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美国为例,至2005年年末,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已达7.9万亿美元,其中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达5.9亿美元,其他资产支持证券(ABS)达2万亿美元,市场大于美国国债市场(4.2万亿美元)和企业债市场(5万亿美元)。资产证券化这一重大金融创新,从国外传入到实践,经过了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并得到了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目前国内环境已经基本满足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并进行了一些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个案实践,形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两大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资产证券化这项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必将在我国取得大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分类、特点、参与方、交易结构和运作流程,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融资体制,明确了资产证券化包含的一个核心内容—基础资产的现金分析,三个基本环节—资产重组环节、风险隔离环节、信用增级环节的重要性,探讨了资产证券化的成本、风险和效应。接着,文章又介绍了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比较各国发展的差异和相同点,揭示了国外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技术、制度和环境因素,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突破模式的选择原则和可能形式,并以我国第一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和第一单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开展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浦银建设专项计划为例,从产品设计、交易结构安排、基础资产的安排、回购方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介绍和分析了上述产品的特点,解释了资产证券化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了资产证券化在实务中的实践经验。文章最后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存在障碍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在试点阶段存在的监管制度、法律制度、会计制度等方面的障碍,进行了对策探讨,提出了发展思路,以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51
本文编号:2715467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5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晓雷;;论金融危机背景下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风险及法律防范[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顾艳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艾铭霞;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5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154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