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5:03
   随着我国寿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限制的放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关注都围绕着寿险资金是否应参与资本市场,如何参与资本市场等技术性问题,而将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相互促进发展视为理所当然的结果。实际上,寿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仅仅是实现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条件之一,二者是否能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发展,还取决于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制度及环境条件。本文旨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着眼于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理论框架,在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二者良性互动的一般性约束条件。进而结合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现状,通过制度分析的方法,寻求制约实现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根源性问题,探讨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思路及建议。 论文包括前言以及四个部分的内容。 前言是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说明及分析。 第一章是对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实现良性互动发展的背景分析。实现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是寿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在金融混业经营、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性改革以及保险公司在国内上市融资的发展趋势及背景下,二者必然会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互动发展。 第二章是对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理论分析。 首先通过对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机理的分析,勾画出了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传导框架。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所谓的良性互动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强化的积累过程。寿险资金作为不可忽视的机构投资者,能起到壮大资本市场规模,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作用;资本市场对寿险资金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寿险资金提供投资保值增值的环境与平台,二是通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对寿险需求产生引致作用,从而推动寿险资金的发展。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消费需求机制(财富效应、个人资产负债表效应)以及投资需求机制(托宾Q理论效应、企业资产负债表效应)完成的。通过对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机理的分析,勾勒出二者互动发展的传导框架,即这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是通过寿险资金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传导效应以及资本市场促进寿险资金发展的传导效应实现的。寿险资金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传导效应包括规模效应、稳定性效应、效率效应以及创新效应;而资本市场促进寿险资金发展的传导效应包括投资收益效应以及经济增长效应。 紧接着,本文对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一般性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寿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是这二者产生互动的前提条件。但并非寿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便一定能与资本市场产生互动关系。这是因为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传导机制的顺利实现,是基于一定约束条件的。根据对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机理与理论框架的探讨,本文将一般性约束条件总结为: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以及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各支柱的明确定位,完善且高效率、稳定运行的资本市场,完善的金融结构以及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体系,政府对寿险业及资本市场的有力监管,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等。 第三章是对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现状分析、评价以及对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效应不够明显的制约因素分析。通过对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效应并不明显。结合第二章中对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实现互动发展的一般性约束条件的总结,本文认为,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效应不够明显的制约因素主要为:寿险资金积累的规模比较小,寿险资金有广度有深度参与地资本市场的时间比较短,资本市场的规模比较小,股票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资本市场效率不高,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等。 第四章是对实现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研究。通过对我国寿险业、养老保险制度以及资本市场的制度分析,追寻制约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因素的根源。然后根据所分析的根源性问题,提出实现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寿险业、养老保险制度以及资本市场的制度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二元经济结构所导致的寿险业在农村与城镇非均衡发展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性改革,企业年金确立起步较晚等制度性问题,造成了我国寿险资金规模积累不高的现状。而资本市场功能定位长期偏差,股权结构二元化以及资本市场层次结构单一化形成了阻碍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另一方面的制度原因。 如何实现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本文认为不仅仅要从制度框架出发,着眼于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约束条件,还需要考虑整体宏观经济背景,二者互动的配套措施以及考虑实现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各种措施的时间序列表。具体而言,需要继续推动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继续推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企业年金的发展,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大力发展农村寿险业;继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速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效率;逐步深化金融体系结构,提高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强对寿险公司参与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构建整合性风险管理体系;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及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金融监管模式;注重对寿险业、企业年金及资本市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为: (1)视角的创新。指出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趋势及前景,基于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企业年金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所呈现的新特点,对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相关制度问题进行探讨。 (2)通过研究视角创新性地拓展,梳理了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机理,总结了二者互动发展的传导链条,勾画了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传导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一般性约束条件,丰富和发展了该领域的研究。 (3)通过对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现状的分析、评价,从制度层面、文化意识层面追溯制约我国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根本原因,从制度框架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时期如何促进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可持续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思路及建议。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842.6;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功耘;;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J];证券法苑;2011年01期

2 张森林;;中国林产工业与资本市场[J];国际木业;2011年07期

3 安建;;继续推动证券法律制度之完善,规范和保障资本市场有序发展[J];证券法苑;2011年01期

4 许艺峰;;陈晓华:学在路上[J];董事会;2011年08期

5 王爱俭;;更好地发挥天津资本市场的作用[J];天津人大;2011年08期

6 宋逊风;施中英;;种业借力资本市场势在必行[J];北京农业;2011年23期

7 白川;;浅议近期国际板的推出[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8 张森林;;中国林产工业博弈资本市场[J];中国林业产业;2011年07期

9 皮海洲;;B股市场的出路[J];卓越理财;2011年07期

10 ;农业需要更多“资本”[J];农经;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大力培育环保资本市场,推动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徐美芳;;企业年金市场、资本市场与上海保险市场的发展[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5 费兰静;张秋生;;利用资本市场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探析[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米建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A];2006年学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沈悦;卢文兵;;我国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沈悦;卢文兵;;我国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杨忠孝;;资本的权利[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10 王妍;;论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聚焦资本市场20年监管路线[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主持人:郭凤琳 尹涛 嘉宾: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哈继铭;借资本市场之手 解经济转型之痛[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师 滕泰;资本市场要警惕“拉美化”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本市场正面临重要发展机遇[N];国际金融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卫玲 ;货币经纪公司将横跨三大市场[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朱殿勇;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完善资本市场[N];河南日报;2004年

7 记者 郭津;要把资本市场做大做强[N];河南日报;2005年

8 周剑初;资本市场期待神话[N];金融时报;2005年

9 ;拯救券商意在扶持资本市场[N];上海金融报;2005年

10 记者 秦宏 程勇;发展资本市场不可能单兵推进[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高林;英美寿险资金投资原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任志宏;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李春玲;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5 尹福生;风险投资理论与中国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李承友;资本市场与企业制度创新——以深圳、香港证券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7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10 李红权;资本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文坤;中资人寿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持续开放下的战略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2 吕阳;我国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方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苗琳;利用资本市场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马宁;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陶志平;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熊凌;企业股权价值与战略成本管理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陈晓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李杰;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高玉刚;开设国际板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14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14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