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货币市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6 16:30
   金融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市场的发达、完善程度及资金配置效率的高低将决定整个社会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货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枢纽。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不仅昭示着一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水平,而且对一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货币市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出体现在:首先,发达、有效的货币市场所形成的合理短期利率在西方国家利率体系中充当基准利率,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和资金融通利率确定的重要参考,如美国一直把由联邦基金市场形成的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美国的基准利率;其次,货币市场为经济利益主体提供了必要的融通短期资金的渠道和场所,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场所和企业、公司筹集流动资金的重要场所,为经济利益主体的短期资金的有效运用和流动资金的高效筹集提供了保障;再次,货币市场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传导途径,尤其是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市场来贯彻、执行和传导其货币政策,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直把调整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有效手段;最后,通过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有效的操作和技术处理,可以为经济建设所需的长期建设资金提供融通。 与西方金融市场发展规律不同的是,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一直滞后,货币市场无论从总体规模和效率还是从各个子市场的自身运行来看,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其自身对短期资金的配置效率,而且也严重制约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和对资金的优化配置。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资金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无序流动,扰乱了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因此,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要从完全计划的资金分配制度,走向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资金分配制度,货币市场的培育是极为重要的改革步骤。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首先应是培育货币市场。 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市场普遍发展比较成熟。英国的货币市场产生最早,伦敦作为历史上最早的世界金融中心,使得英国的货币市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货币市场,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国际性,昭示着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货币市场的发展方向;美国货币市场的建立晚于英国,但发展最快,在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自由 WP=36 度、信用工具创新、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都较其他国家更为成熟和发达,使美国货币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货币市场;日本货币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也较快,形成了不同于英美类型的独具特色的货币市场;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等。尽管各国(地区)货币市场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而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但也存在很多的共性,充分研究和参考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货币市场发展方面的经验无疑将会对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货币市场进行比较研究,在对各种类型的货币市场进行具体分析、取长避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及货币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市场发展道路,为建立我国发达、完善的货币市场进行理论准备,以促进我国货币市场的尽快发展和完善。 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共分为七章。 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宏观经济背景、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 第2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关于货币市场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对货币市场的界定、货币市场要素及体系结构、货币市场功能、货币市场监管四个部分。这里针对国内外对货币市场界定的争论,本文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同时对货币市场要素、体系结构、货币市场功能和货币市场监管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从而为后面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3章是货币市场交易主体比较。作为货币市场最重要的市场要素之一,交易主体的多元化是货币市场走向成熟与完善的一个重要条件与标志。在这一章里,本文分别对英美发达型货币市场、欧洲大陆型货币市场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进行了分析与横向比较;同时结合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与问题;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海外国家(地区)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最后一节提出我国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建设的目标取向。 第4章是货币市场信用工具比较。作为货币市场上另一个重要的市场要素,信用工具在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任何一个新兴的货币市场子市场的出现与发展,都有赖于对市场信用工具的不断开发和创新。本章对三类不同类型的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然后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情况;通过对海外国家(地区)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建设的比较研究,总结其对我国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建设的启示与借鉴;并在此基础上, WP=37 提出我国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建设的基本定位。 第5章是?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F830.9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宏观经济背景
    1.2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关于本文中样本国家(地区)分类的说明
第2章 货币市场基本理论
    2.1 货币市场的界定
        2.1.1 货币市场界定之争
        2.1.2 货币市场的本质特征
        2.1.3 本文对货币市场的界定
    2.2 货币市场要素及体系结构
        2.2.1 货币市场交易主体
        2.2.2 货币市场信用工具
        2.2.3 货币市场交易价格——利率
        2.2.4 货币市场体系结构
    2.3 货币市场功能
        2.3.1 货币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
        2.3.2 货币市场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市场
        2.3.3 货币市场是商业银行完善、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4 货币市场监管
        2.4.1 货币市场监管目的与风险分析
        2.4.2 货币市场监管内容与方式
第3章 货币市场交易主体比较
    3.1 英美发达型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分析
        3.1.1 英国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1.2 美国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2 欧洲大陆型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分析
        3.2.1 日本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2.2 加拿大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2.3 德国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2.4 法国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3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分析
        3.3.1 台湾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3.2 香港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3.3 新加坡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3.4 韩国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3.4 我国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分析
        3.4.1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主体
        3.4.2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
        3.4.3 我国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存在的问题
    3.5 海外货币市场经验及其启示与借鉴
        3.5.1 多元化交易主体是货币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条件
        3.5.2 发达的货币市场必然是开放的市场
        3.5.3 特殊的交易主体—中介机构在货币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
    3.6 我国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建设的目标取向
        3.6.1 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
        3.6.2 发展市场中介机构
        3.6.3 在债券市场上推行做市商制度
第4章 货币市场信用工具比较
    4.1 英美发达型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分析
        4.1.1 英国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1.2 美国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2 欧洲大陆型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分析
        4.2.1 日本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2.2 加拿大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2.3 德国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2.4 法国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3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分析
        4.3.1 台湾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3.2 香港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3.3 新加坡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3.4 韩国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
    4.4 我国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分析
    4.5 海外货币市场经验及其启示与借鉴
        4.5.1 丰富多样的信用工具是发达货币市场的标志
        4.5.2 金融创新是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4.5.3 发达货币市场信用工具的特点
    4.6 我国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建设的基本定位
        4.6.1 积极鼓励金融创新
        4.6.2 培育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4.6.3 创造丰富多样的货币市场信用工具
第5章 货币市场体系结构比较
    5.1 英美发达型货币市场体系结构分析
        5.1.1 英国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1.2 美国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2 欧洲大陆型货币市场体系结构分析
        5.2.1 日本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2.2 加拿大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2.3 德国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2.4 法国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3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货币市场体系结构分析
        5.3.1 台湾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3.2 香港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3.3 新加坡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3.4 韩国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
    5.4 我国货币市场的体系结构分析
        5.4.1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5.4.2 银行间债券市场
        5.4.3 商业票据市场
        5.4.4 我国货币市场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
    5.5 海外货币市场经验及其启示与借鉴
        5.5.1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货币市场成熟的标志
        5.5.2 发达的货币市场中各子市场协调发展
        5.5.3 金融创新是完善货币市场体系结构的直接动力
        5.5.4 完整的货币市场体系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条件
    5.6 我国货币市场体系结构建设的主要任务
        5.6.1 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完整的货币市场体系
        5.6.2 促进各子市场协调发展
        5.6.3 以商业信用为基础,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第6章 货币市场运行机制比较
    6.1 英美发达型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6.1.1 英国货币市场的运行
        6.1.2 美国货币市场的运行
    6.2 欧洲大陆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6.2.1 日本货币市场的运行
        6.2.2 加拿大货币市场的运行
        6.2.3 德国货币市场的运行
        6.2.4 法国货币市场的运行
    6.3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6.3.1 台湾货币市场的运行
        6.3.2 香港货币市场的运行
        6.3.3 新加坡货币市场的运行
        6.3.4 韩国货币市场的运行
    6.4 我国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6.4.1 我国货币市场的运行与发展
        6.4.2 我国货币市场运行中的问题
    6.5 海外货币市场经验及其启示与借鉴
        6.5.1 货币市场运行需要法制基础
        6.5.2 货币市场运行呈现自由化趋势
        6.5.3 货币市场运行的政府推动
    6.6 我国货币市场有效运行的战略思考
        6.6.1 积极、稳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6.6.2 货币市场运行的基础建设
        6.6.3 货币市场运行的环境建设
        6.6.4 有效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7章 货币市场监管比较
    7.1 同业拆借市场监管的分析与比较
        7.1.1 对市场准入的监管
        7.1.2 对拆借数量的监管
        7.1.3 对拆借期限与资金用途的监管
        7.1.4 对拆借抵押、担保的监管
        7.1.5 对拆借市场利率的监管
    7.2 国库券市场监管的分析与比较
        7.2.1 国库券发行市场、流通市场的监管
        7.2.2 对国库券一级交易商(做市商)的监管
    7.3 票据市场监管的分析与比较
        7.3.1 商业票据市场的监管
        7.3.2 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监管
    7.4 其他子市场监管的分析与比较
        7.4.1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监管
        7.4.2 回购协议市场的监管
        7.4.3 共同基金市场的监管
    7.5 我国货币市场监管的分析
        7.5.1 我国货币市场监管的主要特点
        7.5.2 我国货币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6 海外货币市场经验及其启示与借鉴
        7.6.1 监管与扶持并重
        7.6.2 兼顾稳定与效率
        7.6.3 各种监管方式综合使用,适时调整
    7.7 我国加强货币市场监管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大丽;张季鸾与托马斯·巴恩斯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婷婷;票据市场的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3 韩雪雁;信达现金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利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7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27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