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入世后保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其中,寿险证券化同其他路径相比,最具创新意义和独特优势,寿险证券化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新的投资产品、新的风险管理和转移方式。所以本文就寿险证券化进行了研究。 与银行业相比,保险业证券化技术的运用相对较迟。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保险业务以及风险的发展,原有再保险市场出现资金不足,限制了再保险承保能力。作为保险业经营“防洪坝”的再保险供给不足,影响到保险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人们开始将寻求再保险支持的目光转向发达的证券市场。证券化技术在巨灾再保险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巨灾期货等保险证券化产品陆续出现,并且迅速形成规模。 证券化技术在寿险业的运用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随着金融理论研究的深入,尤其是美国寿险业非互助化趋势以及监管方式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寿险业开展证券化业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寿险证券化创新过程中大体上是实务先于理论的,也就是一些富于创新精神的寿险公司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首先在实务中取得突破,然后才逐渐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和研究。传统的对于寿险业原理和方式的认识似乎很难与证券化技术联系起来,因此寿险证券化对于很多人都是新生事物,在国内尤其如此。本文在界定了证券化的三层含义之后,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寿险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资产证券化、风险证券化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为下文的寿险证券化分析做一个理论铺垫。接下来,本文从寿险资产的证券化和寿险负债的证券化两大方面分别进行系统研究。最后,笔者具体分析了我国引入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障碍及其对策等问题。希望能够为我国以后开展寿险证券化提供帮助。 论文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对寿险证券化的基本理论概述并分析其对寿险公司的经济意义。第一节首先对证券化的内涵做出界定,从沿革来看,证券化的发展(主要在美欧)经历了三个阶段:金融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和风险证券化。金融证券化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在整个金融市场上直接金融所占的比例日益赶上和超过间接金融的现象。资产证券化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谓的资产证券化,就是原始权益人(卖方)将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流动性差)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为资本市场可供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风险证券化是使风险卖者和买者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地匹配的金融工具。保险风险证券化的过程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把风险设计为新的可买卖的金融有价证券,完成从风险到证券的转换;二是把金融有价证券销售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实现风险承担主体向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转换。在界定了相关概念后,又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和风险证券化的特点和运作流程,为下文分析作理论上的铺垫。第二节从寿险公司和投资者两个方面分析了寿险证券化的经济意义。对寿险公司来说,证券化可以改善其财务状况、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提高其资产负债管理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减少融资成本。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频繁多样的寿险证券产品提供了比具可比性的政府债券(如国债)更高的收益。 第二章从寿险公司资产的角度分析寿险资产证券化。第一节主要研究寿险公司适合证券化的资产,指出我国现阶段寿险公司适合证券化的产品为保单质押贷款证券化和寿险保单证券化。第二节首先分析寿险保单质押贷款的特性,寿险保单质押贷款是一种由人寿保险保单持有人以保单为质押物,按保单现金价值的一定比例向保险公司(或银行)申请贷款的短期融资方式。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保单的给付额为保险金额扣除保单贷款以及一定的利息;发生退保时,退保金额为现金价值扣除保单贷款和利息。可以说保单质押贷款是一种几乎无风险的投资。正因为其收益稳定、拖欠率和违约率低,因此也就非常适合证券化。在分析了上述问题后,本文立足中国现实,对中国寿险保单质押贷款的证券化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确定证券化的目标资产,组成资产池;其次,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保险业发展程度的考察,结合资产证券化的技术、制度和环境因素,本文认为在中国保险公司开展寿险保单质押贷款的证券化有两个突破模式:“准表外模式”和“离岸模式”;最后,关于寿险保单质押贷款的证券化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特设机构(SPV)的设立问题。不同的选择模式对应着不同的SPV,本文提出三种可行方案:国有独资的证券化特设工具机构、“准表外模式”下的SPV、“离岸模式”下的SPV。第三节主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寿险保单证券化的经验,首先分析其产生原因是由寿险保单的特点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寿险公司非互助化等原因决定的。然后介绍实践中寿险保单证券化的基本品种有两个:成本型债券和盈余型债券。 第三章从寿险公司负债的角度分析寿险负债证券化。寿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形成了公司的负债,寿险中的长寿风险影响了其负债的大小。因此,这部分以寿险风险证券化为线索,对生命表证券化产品做具体分析。生命表证券化产品产生的动因主要是寿险产品定价中存在的死亡率风险、寿险公司的资本金压力、寿险风险证券化与再保险比较存在的优势及资本市场巨大的承保能力。寿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寿险公司的年金产品的业务规模,业务规模越大,其承担的死亡率风险可能越大。而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年金保险产品的巨大需求为寿险风险证券化提供了契机。第二节主要研究寿险风险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原理和运行机制。 第四部分对我国引入寿险证券化做理论及对策分析。这部分是本文的难点。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开展寿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寿险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如,法律、税收和资本市场等方面。在对这些问题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简要分析针对这些障碍可能采取的一些措施,使得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结合起来,希望对我国寿险证券化的开展有所帮助。 可能的创新点 1.选题的新颖性。目前,虽然国内有对寿险证券化方面的探讨,但都没有做较深入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选题具有新颖性。 2.选题的现实性。随着我国寿险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寿险市场的资本金不足问题突显出来,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面临危机。200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在这个问题上表现最为抢眼的是:中国人保集团、太平洋寿险公司和新华人寿。状况最为严重的太平洋寿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筹集资本90亿元,但又风传可能存在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暴露出在偿付能力出现问题时通过普通股筹资等缺点。由于有效业务保单含有利润因素,寿险保单证券化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希望未来会成为我国寿险公司的一种筹资方式。另外,寿险证券化对于应付老龄化危机的到来、丰富资本市场投资工具和促进金融一体化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寿险证券化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通过借鉴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寿险业和资本市场的现状,指出寿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对寿险资产证券化和寿险负债证券化都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运作模式。此外,结合国情,分析我国开展寿险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使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842.6;F832.51
【文章目录】: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 证券化理论及其对寿险公司的经济意义
1.1 证券化理论概述
1.2 寿险证券化的经济意义分析
2. 寿险资产证券化
2.1 寿险公司可供证券化的资产
2.2 寿险保单质押贷款的证券化
2.3 寿险保单证券化
3. 寿险负债证券化
3.1 寿险风险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前景
3.2 生命证券的运行机制
4. 我国引入寿险证券化的相关分析及对策建议
4.1 我国引入寿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 我国引入寿险证券化的障碍及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静;母健;;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方式和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2 万黎;;重识分红险[J];大众理财顾问;2011年07期
3 李妍;陈敏;;美国剩余保险市场及其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5期
4 杨志银;;关于优化当前资本市场税收征管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年19期
5 顾功耘;;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J];证券法苑;2011年01期
6 邱剑;郭金龙;;保单转让的理论与其市场发展[J];保险研究;2011年05期
7 张森林;;中国林产工业与资本市场[J];国际木业;2011年07期
8 安建;;继续推动证券法律制度之完善,规范和保障资本市场有序发展[J];证券法苑;2011年01期
9 许艺峰;;陈晓华:学在路上[J];董事会;2011年08期
10 王爱俭;;更好地发挥天津资本市场的作用[J];天津人大;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美芳;;企业年金市场、资本市场与上海保险市场的发展[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2 丁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未来的路有多远[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3 叶新;;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条件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4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大力培育环保资本市场,推动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费兰静;张秋生;;利用资本市场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探析[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8 米建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A];2006年学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沈悦;卢文兵;;我国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沈悦;卢文兵;;我国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闻麒;周正庆:资本市场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王栋琳;促进保险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孙祁祥;入市尴尬与困境缓解[N];中国证券报;2004年
4 见习记者 涂艳;投连险:保险市场上的“小巨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谢小亮;彭伟:中国是新兴保险市场增长重要力量[N];中国保险报;2009年
6 严振华 曹晓英 凌亮;保险市场运行情况与监管对策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1年
7 张胜男;蒋超良:交行正申请进入资本市场[N];证券日报;2008年
8 CUBN记者 公培佳;保险市场凸显洼地效应[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孙汝祥;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为金融和房市调控建言[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周
本文编号:283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