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证券市场监管的组织结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05:05
   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证券市场监管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探讨证券市场监管组织结构变迁的可能轨迹;并针对我国证券监管组织结构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措施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容易形成垄断、外部性、以及经济中公共物品的存在,其结果将导致市场失灵,因而需要通过市场机制之外的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而监管只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手段之一。就证券市场而言,由于信息密集、与市场参与者利益联系紧密、价格波动大,尤其是市场产品价格由人们的预期所决定,所以,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证券市场更加需要加强监管。并且由于各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水平不一,各国的立法制度、市场传统各有千秋,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证券监管体制和监管组织形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和监管组织结构不仅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更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探索符合中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的监管组织形式和监管体制,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稳健有序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试图阐明不同国家基于其特殊的经济环境与人文环境,其证券监管体制和监管组织形式各具特色;其次,论证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和监管组织形式是否恰当的评价标准应当是看它是否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与长期发展;第三,说明证券监管体制和监管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制度总处于不断的变迁与调整中;第四,本文试图为证券监管决策者们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一种帮助市场监管者在既适应本国环境、又把握国际机遇的基础上,推进市场化进程,作出良好政策抉择的方法。在切实有据的政策选择基础上,正确制定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和监管组织结构模式。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研究者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探讨证券市场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时,全面系 WP=5 统地提出证券市场的产品特性、信息特性以及市场结构特性是导致证券市场需要加强监管的主要原因,为证券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效率在监管内容上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在总结证券监管组织结构决定因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环境积淀因素和市场本质因素将共同发挥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决定和影响证券监管组织结构模式的首要因素是市场本质因素,因此,证券监管组织结构最终将是统一而一致的,即独立型证券监管机构承担他律功能。第三,在证券监管的纵向组织结构上,自律与他律之间存在一个边界,指出地方政府不能参与证券监管,否则将降低证券监管的效率。这种理论分析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证券监管是否需要地方政府参与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书共分五章四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首先对论文的选题、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做了说明,对论文中涉及的关键概念作了阐述,并对所引述的文献资料作了简要回顾。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章,对证券监管进行理论研究,从证券产品特性、证券信息特性与市场结构特性等三个方面论证证券市场需要加强监管。第三部分包括第三至四章,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证券监管组织结构展开比较研究,总结各国证券监管组织结构形成的原因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对证券监管的横向组织结构和纵向组织结构进行剖析,得出了证券监管的结构性分权的结论。第四部分也就是结论,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组织结构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建议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830.91
【部分图文】:

成本决定,本质因素,环境,因素


图 4.1 成本决定中的环境积淀因素和市场本质对整个社会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C- R作用相对于环境积淀因素而言逐渐上升,C有必要进行更严格的修正。因为事实上引致期成本,而不是实际收益和实际成本。随着

实际收益,本质因素,环境,因素


修正了的环境积淀因素和市场本质因素

他律监管,收益与成本


在图 4.3 中,横向表示他律监管程度,纵向表示总收益、总成本、边成本。按照上述分析, Ft点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交点,符合拉格为了使他律监管本身最有效,即他律监管所带来的收益最大所应执行Et则表明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他律监管的程度。如果他律监管的程度的成本大于监管的收益,监管就丧失了意义,理性的社会不可能在这他律监管。这表明,他律监管存在一个度,即 O-ET所表示的范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MP术语视窗[J];项目管理技术;2005年07期

2 杨辉;;组织结构的优化与质量管理[J];认证技术;2010年09期

3 钱京珉;;以人为核心[J];施工企业管理;2011年09期

4 ;中国股市“四喜临门”[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11期

5 胡勤;;组织结构适势而定[J];施工企业管理;2011年09期

6 王霞天;于晓娟;;我国证券市场的脆弱性原因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7 ;首届《证券市场导报》论坛征文启事[J];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08期

8 盛善祥;;“香港结算”与内地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J];港澳经济;1997年05期

9 童卫华;;证券市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10 杨宜;;QF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科技与企业;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卫东;证券市场监管的组织结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屈国俊;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3 杨晓兰;证券市场泡沫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宗兆昌;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经济效率[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永鹏;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及防范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张希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仪垂林;中国证券市场价格波动[D];河海大学;2006年

8 宋伟岩;论证券市场法治化中的诚信原则[D];吉林大学;2007年

9 章融;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林俊波;证券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与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茂坤;对证券市场技术分析的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吴双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与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3 宋潇;我国资本市场弱式有效性检验和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彦军;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陈万明;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吕超;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吴华斌;证券信用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柳百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探析[D];安徽大学;2005年

9 鞠红达;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王卫彬;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分析与对策[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840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40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