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23 21: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界出现了许多制度创新亮点。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采取大规模的私有化措施却比较成功地发展资本市场的经济转型国家;其二就是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结构性融资方式在世界各国的实施与普及。抵押贷款支撑证券市场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的第二大证券市场。在欧洲和亚洲,资产证券化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 那么,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发展大国,作为一个善于利用后发优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是否有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又该如何实施?从哪里开始?如何在制度安排上实现跨越式的飞跃? 本文首先在引言中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给出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因此,本文的第一章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分类及其与其它融资方式的异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在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方面,作者主要对理论界和业界关于其定义进行了精要的介绍,包括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理论意义到实用意义等方面。并附以作者本人的理解。由于对资产证券化的提法颇多,因此,在对其进行分类时,本文尽可能全面地从不同角度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分类,形成一个多维分类结构,以使对资产证券化有一个全方位的清晰了解。除了在分类方面对资产证券化有比较详细深入的剖析外,本文还对与资产证券化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福费廷、保理和项目融资。在进行这方面的对比时,本文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作为一种结构性的融资,虽然资产证券化和上述几种融资方式有根本性的区别,但并不排除在金融市场及其工具发展的过程中,这几种金融工具融合发展形成更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融资工具。 在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总体性的探讨后,第二章就进入了本文的重点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该章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一般流程、其中所蕴涵的对证券化各方的风险以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世界其它各国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关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流程,本文从操作先后顺序上对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在每一步进行介绍的过程中,对不同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法律设置、制度障碍以及烝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在“真实出售”问题上,文章对美国法律体系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时所面临的一些尴尬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及我国进行实施时有可能所遭遇到的一些困难之处。接着,本文就针对 WP=3 证券化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论述。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作为证券的一种,既具有一般证券的共性风险,又有其作为MBS的特有风险。前者如利率风险、赎回风险等;后者如早偿风险和信用风险等。本文则对最具特点的早偿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早偿模型。最后,在第二章的最后一节,作者从时间和空间的二维结构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试图在其中发现这一特殊的结构性融资出现的契机,并将其与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以得出其借鉴意义。 第三章是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探讨,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内容。该章首先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包括贷款机构、担保方式、还款方式等等。接着在本章第二节,作者根据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供需方动力。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投资者、发起人即房贷机构几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可能性和迫切性。最后,文章对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在对我们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进行探讨时,本文不是进行一个大而全的体系论述,而是针对各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证券化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所能采取的方式进行了小而精的论述。在这些环节上,本文也不是武断地提出某种建议,而是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给出不同的发展方针建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三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政策建议。这三方面就是住房金融体制的建设、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以及证券化过程中最富争议的SPV的设立模式。整体来说,住房抵押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即要经历试点、规范、成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证券化的品种、规模、难易程度和复杂性各不相同。在具体操作上,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模式,也不宜冒进,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走一条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道路。
【学位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F832.5
【文章目录】: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探讨
引言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论
    第一节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一. 按基础资产的不同分类
        二. 按现金流处理与偿付结构不同
        三. 按基础资产卖方数量的多寡
        四. 根据基础资产销售结构不同
        五. 根据发起人与SPV的关系
        六. 发起型证券化与载体型证券化
        七. 表内证券化与表外证券化
        八. 基础证券与衍生证券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与其他融资手段的比较
        一. 资产证券化与保付代理及福费廷业务
        二. 资产证券化与项目融资
第二章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流程分析
        一.     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
        二.     组建资产池
        三.     设立特殊目的机构(SPV)
        四.     资产的转移
        五.     信用增级
        六.     信用评级
        七.     出售证券
        八.     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
        九.     资产池的管理
        十.     清偿证券
    第二节     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风险分析
        一. 早偿风险
        二. 利率风险
        三. 信用风险
        四. 赎回风险
        五. 其他风险
    第三节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
        一.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兴起和繁荣时期
        二. 由住房抵押贷款向其它资产扩展的资产化广泛深入发展阶段
        三.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世界其它各国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我国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建议
    第一节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展概况
        一 房贷机构
        二 担保方式
        三 贷款利率
        四 还款方式
        五 贷款期限结构
        六 贷款额与房价款比例
        七 违约情况
    第二节     我国发展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供需方动力
        一 住宅抵押贷款市场基本具备发展证券化的供给条件
        二 有利于启动内需
        三 有利于降低国内银行业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风险
        四 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
    第三节     模式构想
        一 住房金融体制
        二 个人信用及担保体系
        三 SPV的设置和运作
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梁;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面临的约束条件[J];财金贸易;1999年12期

2 王全民;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担保模式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3 陆瑾;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效率分析[J];财经研究;2001年04期

4 孙奉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思考与路径选择[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5 张保和,宋小珏,宾融;美国特殊机构的运作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贸经济;2001年01期

6 张超英;对证券化专门机构若干问题的基本分析[J];财贸经济;2001年10期

7 张小蒂,韩爱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探析[J];财贸经济;2002年12期

8 包宗华;21世纪上半叶我国住房建设与改革展望[J];中国房地产;2000年05期

9 许辉,张顺;对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障碍的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蒋虹,李艳;美国政府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7期



本文编号:2853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53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