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模式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的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研究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2.51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思路和选题意义
第二节、研究综述
第三节、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思路
第五节、研究创新
第二章、符合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证券市场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第一节、现有国际金融中心证券市场的研究分析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
二、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证券市场发展现状
三、证券市场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
第二节、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同模式分析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定义及其具体表现
二、市场主导型模式定义及其具体表现
三、两种模式的特点比较
第三节、不同国际金融中心的证券市场发展历程和模式选择
一、纽约证券市场发展历程及其模式选择-"市场主导型模式"的典型代表
二、新加坡证券市场发展历程及其模式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典型代表
第三章、上海证券市场发展历程分析
第一节、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证券市场发展政策的解读
一、中央关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政策概述
二、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的具体目标
三、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证券市场发展的解读
第二节、上海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第三节、上海证券市场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渐显国际级市场规模
二、推动国有企业改制
三、促进金融体制改革
四、带动地方金融服务业发展
五、提高地方税收收入
第四节、上海证券市场与国际主要证券市场的差距
一、市场体系层次单一
二、创新能力单薄
三、缺乏龙头企业
四、投资主体欠多元化
五、国际化程度不够
六、专业人才匮乏
第四章、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一节、选择政府主导模式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主导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必要选择
二、政府主导模式是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现状的必然选择
三、政府主导模式是在短期内完成"两个中心"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政府主导在上海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有利于贯彻中央对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
二、发挥政府扶持作用,有利于推动上海证券市场达到国际水平
三、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有利于以证券市场建设带动上海经济发展转型
第三节、正确认识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关系
一、正确定位政府在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二、正确认识政府主导并非"去市场化"
三、正确对待政府主导的弊端
第五章、政府主导模式下推动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进一步发挥政府对证券市场战略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作用
一、以证券市场作为推动上海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切入点
二、以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入国际性交易所行列为发展目标
三、加快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节、建立与深圳和香港等证券市场优势互补的联动发展关系
一、保持与深圳证券市场的良性竞争关系
二、以香港证券市场作为上海融入国际证券市场的重要平台
第三节、地方政府需继续推进证券市场体系和产品"先行先试"的创新发展思路
一、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板市场
二、科学规划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
三、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改革创新
第四节、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促进证券市场规范运行
一、严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二、推进监管制度建设
三、加大依法治市力度
第五节、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和服务于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协调发展
一、积极发挥证券市场总部经济的特色
二、引导发展证券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
三、大力扶持各类专业机构
第六节、发挥地方政府的资源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证券市场生态环境
一、构建适宜的投资环境
二、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铮;香港回归背景下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的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2 沈沛;上海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问题[J];财贸经济;1994年10期
3 朱钟棣;上海证券市场的近期发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4年05期
4 胡定核;走向国际化的上海证券市场[J];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11期
5 ;走向一九九七的上海证券市场[J];经济与信息;1996年10期
6 白丽健;1937~1949年上海证券市场的历史考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陈聪,孙超波;对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问题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1994年02期
8 杜佳;上海金融中心现状与前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9 许心鹏;;台湾境外金融中心探析[J];台湾研究集刊;1991年04期
10 郑则强;;台湾筹设国际金融中心及其对香港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199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黎平海;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苏立峰;全球金融中心演进规律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之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慕丽杰;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林伟明;从中心论到边缘论: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曹红阳;中国的世界城市发展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彦;政府主导模式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的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俞晓天;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选择与对策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刘宏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国际金融中心职能的培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祝东欢;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吴淑静;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硕;北京与上海金融中心定位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8 何涛舟;资本市场与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和战略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刘志强;沪港双核型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93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9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