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澳股市有效性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07:07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EMH),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众多现代金融定价方法如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Fama and French三要素模型等,都是建立在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论文概述和评价了有效性市场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历史和新进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依托有效性市场数学理论新进展,采用比较先进的AR-GARCH模型检验方法,取值澳大利亚、香港、中国沪市三个市场的2005年至2008年的所有日交易指数,进行了实证性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澳洲股市、香港股市具有弱势有效性,中国沪市不具有弱性有效性。三家股市中,上海市场信息传达的滞后性最高,上海股票市场外部冲击对收益率波动造成的影响持续性更长,上海股市具有更明显的投机性特征。论文对实证研究结论的原因做了自己的解释。论文认为在不排除学界一般性解释外,要特别需要关注“大小非”解禁的影响,以及政策、市场交易品种的问题。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起和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特色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构
2 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的回顾
2.1 市场有效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2.2 有效市场的分类
2.3 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检验
2.3.1 弱势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2.3.2 半强势有效的实证检验
2.3.3 强式有效市场的实证检验
2.3.4 中国股市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2.3.5 亚太地区股市的研究现状
2.4 比较研究目标和对象选择
3 有效市场的判别和检验
3.1 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期假设
3.2 有效市场的数学表达
3.3 GARCH模型表述
3.4 股市有效性在GARCH模型中的判别
3.5 研究方法选择
4 实证研究
4.1 数据选取及初步分析
4.2 进一步检验
4.2.1 平稳性检验(Test of Stationarity)
4.2.2 序列相关性检验(Test of Autocorrelation)
4.2.3 检验均值方程的异方差性(Test of Heteroskedastic)
4.3 GARCH模型形式选择
4.4 AR-GARCH检验说明
4.5 AR-GARCH-M检验说明
5. 我国股市未达到弱势有效的原因
5.1 我国股市未达到有效性原因的一般性讨论
5.2 我国股市未达到有效性的原因的补充解释
5.2.1 “大小非”解禁
5.2.2 外部因素冲击——政策
5.2.3 外部因素冲击——交易品种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尾注部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以高B/M类上市公司为例[J]. 何诚颖,程兴华. 管理世界. 2005(11)
[2]国有股减持停止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的实证分析[J]. 林松.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3]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的实证分析研究[J]. 李萌,叶俊.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3(04)
[4]浅析资本市场效率的不同内涵与表现形式[J]. 张春瑞. 商业研究. 2003(01)
[5]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 张亦春,周颖刚. 金融研究. 2001(03)
[6]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研究——EGARCH-M模型的应用[J]. 陈泽忠,杨启智,胡金泉. 决策借鉴. 2000(05)
[7]股价指数波动中的ARCH现象[J]. 丁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09)
[8]利用回归-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股市的分析[J]. 吴长凤. 预测. 1999(04)
本文编号:3064793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起和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特色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构
2 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的回顾
2.1 市场有效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2.2 有效市场的分类
2.3 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检验
2.3.1 弱势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2.3.2 半强势有效的实证检验
2.3.3 强式有效市场的实证检验
2.3.4 中国股市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2.3.5 亚太地区股市的研究现状
2.4 比较研究目标和对象选择
3 有效市场的判别和检验
3.1 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期假设
3.2 有效市场的数学表达
3.3 GARCH模型表述
3.4 股市有效性在GARCH模型中的判别
3.5 研究方法选择
4 实证研究
4.1 数据选取及初步分析
4.2 进一步检验
4.2.1 平稳性检验(Test of Stationarity)
4.2.2 序列相关性检验(Test of Autocorrelation)
4.2.3 检验均值方程的异方差性(Test of Heteroskedastic)
4.3 GARCH模型形式选择
4.4 AR-GARCH检验说明
4.5 AR-GARCH-M检验说明
5. 我国股市未达到弱势有效的原因
5.1 我国股市未达到有效性原因的一般性讨论
5.2 我国股市未达到有效性的原因的补充解释
5.2.1 “大小非”解禁
5.2.2 外部因素冲击——政策
5.2.3 外部因素冲击——交易品种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尾注部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以高B/M类上市公司为例[J]. 何诚颖,程兴华. 管理世界. 2005(11)
[2]国有股减持停止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的实证分析[J]. 林松.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3]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的实证分析研究[J]. 李萌,叶俊.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3(04)
[4]浅析资本市场效率的不同内涵与表现形式[J]. 张春瑞. 商业研究. 2003(01)
[5]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 张亦春,周颖刚. 金融研究. 2001(03)
[6]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研究——EGARCH-M模型的应用[J]. 陈泽忠,杨启智,胡金泉. 决策借鉴. 2000(05)
[7]股价指数波动中的ARCH现象[J]. 丁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09)
[8]利用回归-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股市的分析[J]. 吴长凤. 预测. 1999(04)
本文编号:3064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0647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