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21:25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也是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这样,企业债券市场就成为证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不难发现,股票市场强、企业债券市场弱是其显著特征,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乃至全能市场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要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可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取向。但是,在扩大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规模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其潜在的风险。企业债券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和债券到期还本付息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债券市场的风险比股票市场、国债市场更高,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更大。回顾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风险管理滞后时盲目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必然会造成恶劣后果。因此在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同时,合理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吸取股票市场和国债期货市场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建立高效、合理的证券市场结构,这也正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文在系统论述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所面临的特殊风险,并提出了...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 章 引言
1.1 本文选题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对象
1.4 本文创新点
第2 章 企业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理论
2.1 金融风险的一般分析
2.1.1 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涵义
2.1.2 企业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的种类
2.2 企业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理论
2.2.1 金融不稳定假说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
2.2.4 国内企业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研究成果
第3 章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3.1 发展历程及风险管理现状
3.1.1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3.1.2 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现状
3.2 发展前景展望
第4 章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面临的风险
4.1 微观层面的风险
4.1.1 发债主体面临的风险
4.1.2 承销主体面临的风险
4.1.3 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4.2 宏观层面的风险
4.2.1 体制性风险
4.2.2 政策性风险
4.2.3 社会风险
4.2.4 制度风险
第5 章 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弥补体制缺陷,化解宏观风险
5.1.1 全面转变政府职能,统一市场监管机构
5.1.2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塑造完善的债券市场主体
5.1.3 完善登记托管制度,避免操作风险
5.2 完善市场机制,分散金融风险
5.2.1 建立多层次流通市场,提高债券流动性
5.2.2 建立市场化的担保制度
5.2.3 建立强制信用评级制度
5.3 进行发债主体创新,降低企业发行风险
5.4 构建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5.4.1 加强发行前的风险控制
5.4.2 完善存续期的风险管理措施
5.4.3 完善事后保障机制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本文编号:3204887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 章 引言
1.1 本文选题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对象
1.4 本文创新点
第2 章 企业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理论
2.1 金融风险的一般分析
2.1.1 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涵义
2.1.2 企业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的种类
2.2 企业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理论
2.2.1 金融不稳定假说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
2.2.4 国内企业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研究成果
第3 章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3.1 发展历程及风险管理现状
3.1.1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3.1.2 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现状
3.2 发展前景展望
第4 章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面临的风险
4.1 微观层面的风险
4.1.1 发债主体面临的风险
4.1.2 承销主体面临的风险
4.1.3 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4.2 宏观层面的风险
4.2.1 体制性风险
4.2.2 政策性风险
4.2.3 社会风险
4.2.4 制度风险
第5 章 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弥补体制缺陷,化解宏观风险
5.1.1 全面转变政府职能,统一市场监管机构
5.1.2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塑造完善的债券市场主体
5.1.3 完善登记托管制度,避免操作风险
5.2 完善市场机制,分散金融风险
5.2.1 建立多层次流通市场,提高债券流动性
5.2.2 建立市场化的担保制度
5.2.3 建立强制信用评级制度
5.3 进行发债主体创新,降低企业发行风险
5.4 构建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5.4.1 加强发行前的风险控制
5.4.2 完善存续期的风险管理措施
5.4.3 完善事后保障机制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本文编号:3204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048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