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14:08
全文主要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国有股减持。本文首先对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简要介绍了制度以及创新的内涵、类型和功能,着重研究了制度创新的内涵、动力和过程。论文分析了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国有股问题的产生,并用数据、图表来详细解析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同时论文还介绍了国外国有股减持的概况,从中提取出值得我国借鉴的方式方法。采用辨证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国有股减持的方法,指出这些减持方案的优点与缺点,提出我国国有股减持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可以采用多种方案相结合的减持方法。文中还引入了博弈论的方法,对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参与主体进行了分析,指出各个参与主体均有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采取对自己最优的策略,这就需要对博弈的均衡进行研究。结合以上的研究,发现我国国有股减持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供需失衡的现象,对制度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研究。最后,论文在信息披露的监管、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国有股减持的承接主体、“大小非”减持的制度规则以及减持定价的原则方面对我国国有股减持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制度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有股减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论文的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4.1 技术路线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制度的相关论述
2.1.1 制度的内涵
2.1.2 制度的类型
2.1.3 制度的功能
2.2 创新的相关理论
2.2.1 创新的基本内涵
2.2.2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2.3 制度创新概述
2.3.1 制度创新的内涵
2.3.2 制度创新的动力
2.3.3 制度创新的过程
第3章 国有股减持的概述
3.1 国有股问题的产生及减持现状
3.1.1 国有股的相关概念
3.1.2 国有股问题分析
3.1.3 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相关数据
3.2 国外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概况
3.2.1 英国先易后难、分段推进的国有股减持
3.2.2 法国市场方式和非市场方式的国有股减持
3.2.3 日本股份制改造后再进行国有股减持的策略
3.2.4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3.2.5 印度将国有股出售给共同基金
3.2.6 国外国有股减持的经验及启示
3.3 现有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比较
3.3.1 配售类减持方案
3.3.2 基金类减持方案
3.3.3 预设未来流通权类减持方案
3.3.4 权证类减持方案
3.3.5 股权调整类减持方案
3.3.6 开辟第二市场方案
3.3.7 其他类减持方案
3.3.8 方案总结
第4章 制度层面国有股减持的博弈分析
4.1 制度分析的博弈论框架
4.1.1 博弈论简述
4.1.2 博弈论制度观
4.2 国有股减持的参与主体
4.2.1 政府和监管机构
4.2.2 上市公司
4.2.3 非流通股股东
4.2.4 流通股股东
4.3 国有股减持制度影响下的参与人行为分析
4.3.1 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行为
4.3.2 上市公司的行为分析
4.3.3 非流通股股东的行为分析
4.3.4 流通股股东的行为分析
4.4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
4.4.1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静态观点
4.4.2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动态观点
第5章 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制度创新对策
5.1 国有股减持制度的供需均衡分析
5.1.1 制度需求
5.1.2 制度供给
5.2 国有股减持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5.2.1 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
5.2.2 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5.2.3 国有股减持的承接主体
5.2.4 完善大小非减持的制度规则
5.2.5 国有股减持定价应坚持“三公”原则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小非解禁,令股市不安的“堰塞湖”[J]. 曾煌辉. 金融经济. 2008(13)
[2]国有投资主体交互减持:国有股减持新思路[J]. 杨艳红. 现代经济探讨. 2007(07)
[3]国有股减持新途径:国有投资主体交互减持[J]. 黄华兴,熊美勇. 经济研究导刊. 2007(05)
[4]国有股减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 李新. 财贸经济. 2005(09)
[5]国外国有股减持经验浅析与借鉴[J]. 黄乐勤,滕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6]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七点认识[J]. 王清涛,雷应波.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10)
[7]从博弈的角度看国有股减持及其定价[J]. 奚君羊,马永波. 财经研究. 2004(08)
[8]浅论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J]. 雷宇.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1)
[9]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J]. 陈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03)
[10]股票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过度反应分析[J]. 曹红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03)
博士论文
[1]中国股权分置制度研究[D]. 吴广灼.武汉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利用ETF进行国有股减持流通问题探讨[D]. 王正一.江西财经大学 2006
[2]国有股减持、投资者定价方式转变与股价波动的行为金融学分析[D]. 樊文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6
[3]国有股减持实践的法律问题研究[D]. 但飞苇.四川大学 2006
[4]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研究[D]. 殷晓东.厦门大学 2006
[5]国有股减持相关问题研究[D]. 杜葳.东北财经大学 2005
[6]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博弈分析[D]. 黄承.武汉理工大学 2005
[7]关于国有股减持模式创新的思考[D]. 江涛.西南财经大学 2005
[8]基于全流通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研究[D]. 姜璐.华中科技大学 2004
[9]国有股减持策略探索[D]. 卢铭凯.西南交通大学 2003
[10]国有股减持的可行性方案分析[D]. 于天飞.南京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4934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制度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有股减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论文的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4.1 技术路线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制度的相关论述
2.1.1 制度的内涵
2.1.2 制度的类型
2.1.3 制度的功能
2.2 创新的相关理论
2.2.1 创新的基本内涵
2.2.2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2.3 制度创新概述
2.3.1 制度创新的内涵
2.3.2 制度创新的动力
2.3.3 制度创新的过程
第3章 国有股减持的概述
3.1 国有股问题的产生及减持现状
3.1.1 国有股的相关概念
3.1.2 国有股问题分析
3.1.3 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相关数据
3.2 国外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概况
3.2.1 英国先易后难、分段推进的国有股减持
3.2.2 法国市场方式和非市场方式的国有股减持
3.2.3 日本股份制改造后再进行国有股减持的策略
3.2.4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3.2.5 印度将国有股出售给共同基金
3.2.6 国外国有股减持的经验及启示
3.3 现有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比较
3.3.1 配售类减持方案
3.3.2 基金类减持方案
3.3.3 预设未来流通权类减持方案
3.3.4 权证类减持方案
3.3.5 股权调整类减持方案
3.3.6 开辟第二市场方案
3.3.7 其他类减持方案
3.3.8 方案总结
第4章 制度层面国有股减持的博弈分析
4.1 制度分析的博弈论框架
4.1.1 博弈论简述
4.1.2 博弈论制度观
4.2 国有股减持的参与主体
4.2.1 政府和监管机构
4.2.2 上市公司
4.2.3 非流通股股东
4.2.4 流通股股东
4.3 国有股减持制度影响下的参与人行为分析
4.3.1 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行为
4.3.2 上市公司的行为分析
4.3.3 非流通股股东的行为分析
4.3.4 流通股股东的行为分析
4.4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
4.4.1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静态观点
4.4.2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动态观点
第5章 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制度创新对策
5.1 国有股减持制度的供需均衡分析
5.1.1 制度需求
5.1.2 制度供给
5.2 国有股减持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5.2.1 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
5.2.2 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5.2.3 国有股减持的承接主体
5.2.4 完善大小非减持的制度规则
5.2.5 国有股减持定价应坚持“三公”原则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小非解禁,令股市不安的“堰塞湖”[J]. 曾煌辉. 金融经济. 2008(13)
[2]国有投资主体交互减持:国有股减持新思路[J]. 杨艳红. 现代经济探讨. 2007(07)
[3]国有股减持新途径:国有投资主体交互减持[J]. 黄华兴,熊美勇. 经济研究导刊. 2007(05)
[4]国有股减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 李新. 财贸经济. 2005(09)
[5]国外国有股减持经验浅析与借鉴[J]. 黄乐勤,滕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6]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七点认识[J]. 王清涛,雷应波.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10)
[7]从博弈的角度看国有股减持及其定价[J]. 奚君羊,马永波. 财经研究. 2004(08)
[8]浅论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J]. 雷宇.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1)
[9]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J]. 陈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03)
[10]股票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过度反应分析[J]. 曹红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03)
博士论文
[1]中国股权分置制度研究[D]. 吴广灼.武汉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利用ETF进行国有股减持流通问题探讨[D]. 王正一.江西财经大学 2006
[2]国有股减持、投资者定价方式转变与股价波动的行为金融学分析[D]. 樊文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6
[3]国有股减持实践的法律问题研究[D]. 但飞苇.四川大学 2006
[4]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研究[D]. 殷晓东.厦门大学 2006
[5]国有股减持相关问题研究[D]. 杜葳.东北财经大学 2005
[6]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博弈分析[D]. 黄承.武汉理工大学 2005
[7]关于国有股减持模式创新的思考[D]. 江涛.西南财经大学 2005
[8]基于全流通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研究[D]. 姜璐.华中科技大学 2004
[9]国有股减持策略探索[D]. 卢铭凯.西南交通大学 2003
[10]国有股减持的可行性方案分析[D]. 于天飞.南京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49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493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