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2:05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兼具债权和股权的双重基本属性,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风行了几十年,近年来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崭露头角。至今,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发行了可转债,国内理论界也对此表示了关注。但多数将焦点放在了以套利为直接动机的可转债定价理论等研究上,而关于可转债融资效率的探讨却十分鲜见。本文从企业融资效率的一般性分析入手,对可转债融资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上市公司理性地认识可转债这种融资工具,为企业恰当地、正确地使用可转债指明方向,实现企业的高效融资。本文立足于融资效率的角度,分别从资本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率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效率的现状。论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在理论上提出了可转债融资效率不高的假设。然后,从加权平均和货币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衡量可转债资本成本的计量模型。另外,对可转债所融资金使用效率评价方法——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可转债的资本成本和所融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可转债的资本成本明显高于其它融资方式(如长期借款、债券以及普通股股权等)的资本成本。同时,可转债的资金使用...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评价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
2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概述
    2.1 可转换债券的属性及要素分析
    2.2 可转换债券与其它融资品种的比较优势
    2.3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潜在风险
3 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研究假设的提出和模型的建立
    3.1 基本概念的界定
        3.1.1 融资效率
        3.1.2 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
    3.2 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可转换债券融资资本成本的构成分析
        3.2.2 可转换债券所融资金使用效率的理论分析
        3.2.3 基本假设的提出
    3.3 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模型的建立
        3.3.1 可转换债券融资资本成本的计量模型
        3.3.2 可转换债券所融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方法
4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高成本低资金使用效率的实证检验
    4.1 可转换债券融资高成本的实证检验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实证检验
        4.1.3 结果分析
    4.2 可转换债券融资低资金使用效率的实证检验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实证检验
        4.2.3 结果分析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限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可转换债券发行前后公司绩效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J]. 张雪芳,刘春杰.  上海金融. 2006(07)
[2]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效应[J]. 王平,李宝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04)
[3]基于双因素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J]. 庄新田,周玲春.  东北大学学报. 2006(03)
[4]可转换债券资本成本分析[J]. 张菊朋.  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6(03)
[5]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对股票价格的影响[J]. 余明燕,潘晓洁.  经济论坛. 2006(06)
[6]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研究的分析框架[J]. 刘宇,刘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6)
[7]对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发展路径的评析[J]. 王冬年.  经济与管理. 2005(12)
[8]我国A股IPO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J]. 曾芒,叶红雨.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04)
[9]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问题·对策[J]. 方曦.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5(04)
[10]我国A股市场增发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J]. 叶红雨,曾芒.  广西金融研究. 2005(07)

硕士论文
[1]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 罗庆.四川大学 2006
[2]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D]. 吴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4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94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