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探讨
发布时间:2017-05-09 15:24
本文关键词: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价格的有效性,作为对一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金融市场也不例外,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金融学的一个核心命题。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已为股票定价,股票价格是有效的并且充分反映了信息,股票市场具有较好的价值评估功能,任何偏离都会被警觉的套利者发现,通过供求关系的改变使股票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然而,中国股市建立比较晚,发展不成熟,且政府干预较多,市场是低效的。首先,股权分置改革初期,股市大盘指数急剧下降,引发了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即股票价格是否建立在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之上?其次,随着外资银行入股国内银行,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今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并、收购、资产出售、资产重整和股份收购等活动也日益频繁。这些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无不取决于对银行价值评估的有效性。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拟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期望能够得出在现存约束条件下最适合的价值评估方法。 没有一种价值评估方法是绝对合理的,笔者相信对每种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赞成的理由将与反对的理由一样充分。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经济世界里充满了与规律格格不入的异常因素,尽管如此,市场行为仍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是供需双方作用的结果,股票市场也不例外。 对价值评估方法,要强调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尽量收集及时、完善、高质量的信息,寻找并量化可能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进行分析。待评估的公司是千差万别的,每个都有特殊的性质和问题,价值评估的艺术性正是部分地体现在对特定因素的识别上。一种方法也许可以有效地评估一个公司,但对另一个公司却无能为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较接近时,可使用账面调整法;在未来时期现金流量比较确定的情况下,应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在各种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的可信度和可比性较强的时候,可运用比较估价法。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选取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公司进行评估,比较其结果是否位于合理的价值范围内,差异如何,也可以对这些评估结果综合考虑,根据其可靠性赋予不同的权重,但是最终的结果仍然取决于评估人的专业判断。 从概念上来说,对银行业进行价值评估有一定的难度。银行的一个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所筹集的存款,而不是从资本市场获得,与其他企业比较而言,这些存款的资本成本很难估算。因为贷款涉及到的一系列难以估计的风险,对外部人员来说,尽管有大量的规定要求和信息报告披露,但是透明度依然不高,因此,贷款的质量难以确定。而且,贷款利率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很小,估算资本成本时很小的误差也会造成银行价值估计的很大变动。首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股市规模较小,容易受到政策干扰,反映信息效率低下,因此,与资本市场联系过于紧密的办法如相对估价法会遇到很多困难,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其次,经济增加值模型是从现金流量折现法中衍生出来的,它们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也都存在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资金成本难以确定、主观性强的问题。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是以一定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由于各国会计制度不同,在应用经济增加值对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公司进行评估时,需要根据会计制度特点对公式进行修正。 再次,现金流量折现法是理论性很强的评估模型,比其他方法严谨,在应用上也有更严格的要求,主要是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折现率的估计。笔者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上市公司较少,信息披露质量普遍不高的环境下,该方法也是最有效果的一种。尽管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不如市盈率法等相对估价法简便直观,但其反映的长期盈利质量也更为可靠,对于启发证券市场的健康投资理念,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观念,有深刻的意义。 一般来说,由于银行业具有很高的财务杠杆比例,目前我国的上市银行都还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没有固定的红利支付政策,所以在上述的评估方法中比较适合选择股权现金流折现法进行评估。因此在下文的分析中,将以股权现金流量折现法为主,结合基本面分析对国内上市银行价值进行评估,以期选择出适合我国上市银行的价值评价模式。 本文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模型谈起,对不同估值模型的适用性以及估值模型应用中的资本市场效率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然后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定环境,论述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评估的模型选择问题。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由五章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在第一章中提出本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介绍了本文研究方法与角度。本文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模型,从企业价值的含义入手,探讨分析了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详细介绍了从资产角度、获利与风险角度及从相对价格等不同的角度来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模型方法。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和我国商业银行的特征性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估值模型时受到的约束。在比较各类价值评估方法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是当前约束条件下最适当的银行价值评估模型这一重要结论,并探讨了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在现实运用中关键系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包括第四、五章,文章选取了招商银行作为分析对象,选用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结合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及公司基本面对其公司价值进行评估探讨,同时分析了同期招商银行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以评价估值结果。最后指出运用现金流折现模型还存在的制约条件及克服方法。
【关键词】:价值评估 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 有效资本市场 银行类上市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4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文献情况11-12
- 1.2.2 国内研究情况12-13
- 1.3 研究的方法与角度13-14
- 2.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模型14-19
- 2.1 企业价值与价值评估的意义14-15
- 2.2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15-19
- 2.2.1 从资产角度的价值评估方法15-16
- 2.2.2 从获利能力及风险角度的价值评估16-17
- 2.2.3 从相对价格角度的价值评估17-19
- 3. 银行类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19-37
- 3.1 银行类公司的典型特征分析19-22
- 3.1.1 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的标准化与产品服务的差异性19-20
- 3.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延迟性20
- 3.1.3 商业银行产品服务辐射的区域性限制20-21
- 3.1.4 商业银行客户的高流动性21-22
- 3.1.5 商业银行产品的可模仿性22
- 3.2 银行类上市公司评估方法选择的难点22-25
- 3.2.1 银行类企业各项业务日益综合化、多样化,定价不易22-23
- 3.2.2 银行类企业现金流量的估计也存在一些困难23
- 3.2.3 银行类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困难23-24
- 3.2.4 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使其价值评估不能独立于外部环境24-25
- 3.2.5 人力资源对商业银行价值贡献的度量较难25
- 3.3 各类估值方法对我国银行价值评估的适用性25-37
- 3.3.1 资产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价值评估具有明显的局限性26
- 3.3.2 市场法严格的适用条件决定它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价值评估26-27
- 3.3.3 收益法是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最佳方法27-29
- 3.3.4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评估具体应采用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29-30
- 3.3.5 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运用的现实性分析30-37
- 4. 样本银行价值评估案例研究37-51
- 4.1 银行类上市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37-42
- 4.1.1 宏观经济形势37
- 4.1.2 银行行业分析37-41
- 4.1.3 对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的分析41-42
- 4.2 样本公司招商银行2005 年度报表解析42-45
- 4.2.1 招商银行基本情况介绍42-43
- 4.2.2 银行经营现状分析43-45
- 4.2.3 公司经营环境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及拟采用的措施45
- 4.3 样本公司招商银行价值评估分析45-51
- 4.3.1 关键系数估算45-49
- 4.3.2 计算银行价值49-51
- 5. 结论及思考51-55
- 5.1 对招商银行估值结果评价51-52
- 5.2 应用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制约条件52-53
- 5.3 现金流折现模型广泛应用的前景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8
- 后记58-59
- 致谢59-60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强;;运用Feltham-Ohlson估值模型评估我国商业银行价值的拓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11期
2 应尚军;龚国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综述与展望[J];中国资产评估;201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勇敢;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分析和价值评估[D];兰州大学;2011年
2 姚敬;外资参股我国商业银行定价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张银;基于收益—实物期权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李婧媛;中国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价值评估[D];山西大学;2010年
5 陈广前;基于剩余收益方法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宋光;关于国有银行股权的定价问题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王建;招商银行投资价值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527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