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基金经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07:36
  近年来,在基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不少公募基金经理流向了私募基金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管理激励理论和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基金经理的跳槽行为进行了积极探讨。本文首先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之后,从理论上分析了三种基金管理费制度对基金经理行为的影响,比较了中美两国的基金经理激励和约束制度,分析了固定管理费制度在我国公募基金中有较多弊端的原因并指出公募基金经理流向私募基金的主要原因是其想分享自己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实现人力资本收入、把声誉等隐性收入显性化为货币收入,而公募基金缺少这一制度途径。在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从显性和隐性激励与约束机制两个角度设计了合理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指出我国公募基金应该实行业绩激励费制度、基金份额激励制度和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激励制度以及加强基金经理人市场建设、强化声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最后本文从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市场监管者3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4 本文相关的名词界定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2.1 委托-代理理论
    2.2 管理激励理论简述
    2.3 人力资本运营理论研究简述
第3章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比较
    3.1 不同基金管理费模式对基金经理影响的理论分析
    3.2 美国投资基金的激励和约束制度
    3.3 我国私募基金的激励和约束制度
    3.4 我国公募基金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第4章 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
    4.1 显性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议
    4.2 隐性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议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
    5.1 基金持有人角度
    5.2 基金管理公司角度
    5.3 市场管理者角度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2007年明星基金经理作别公募说起[J]. 国芳.  经济导刊. 2007(06)
[2]我国公募与私募基金收益分配模式的制度比较[J]. 李俊英.  浙江金融. 2007(06)
[3]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激励模型研究[J]. 刘媛华,罗鄂湘.  企业经济. 2007(05)
[4]我国封闭式基金经理调整公告的市场反应[J]. 张美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03)
[5]什么决定了基金经理的更换[J]. 陆家骝,王茂斌.  证券市场导报. 2007(03)
[6]基金经理人动态激励问题研究[J]. 杨柳,李子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05)
[7]封闭式基金经理的竞争压力[J]. 姚正春,邓淑芳,李志文.  金融研究. 2006(09)
[8]我国开放式基金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J]. 李雪冬.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9]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规制探析[J]. 陈星德.  证券市场导报. 2006(06)
[10]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及内部治理研究[J]. 冯军.  当代经济科学. 2006(03)



本文编号:3598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598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