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绩效研究 ————基于比较分析和制度变迁的一个解释

发布时间:2023-02-18 20:37
  勿庸置疑,我国证券市场从设立到现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对推动国企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证券市场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反映出市场还很不规范,鉴于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深入研究其宏微观绩效及成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界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来看已有研究过于分散,总体呈现为“各自为战”的研究局面,从战略高度深入剖析证券市场绩效及其原因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本文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全面、深入地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绩效问题;为增强理论分析的说服力,文章采取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初步实证→提出问题→理论分析→进一步实证→理论升华→对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勾画出了证券市场制度结构和绩效结构全景图。具体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在对一些重要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概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主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并作了一些重要假定作为开展研究的基础。 第二部分(第二章)为了找到一个较佳的研究切入点,基于我国证券市场A股、B股和H股相互分...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重要概念界定
        1.1.1 股票市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
        1.1.2 关于制度
        1.1.3 关于绩效
    1.2 研究背景
        1.2.1 证券市场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题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6 研究的基本假定
    1.7 关于批判现实主义
2 A股、B股、H股的比较制度分析
    2.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括
        2.1.1 关于A、B、H股的分类
        2.1.2 B股市场发展和现状概述
        2.1.3 H股市场发展和现状概述
    2.2 比较之一:A股、B股、H股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
        2.2.1 盈利能力变动趋势方面
        2.2.2 亏损面的比较
    2.3 比较研究之二:A股、B股、H股公司上市后规范经营情况
        2.3.1 A股上市公司不协调现象综述
        2.3.2 部分违规A股公司问题一览
        2.3.3 B股、H股上市公司经营机制同样有待完善
    2.4 比较总结
    2.5 A股、B股、H股三个市场的制度比较
        2.5.1 制度差异的比较
        2.4.2 不同市场相似的制度安排
3 流通双轨制的制度变迁、制度结构与绩效分析
    3.1 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观点
    3.2 股份制试点的制度环境和非正式约束
        3.2.1 关于制度环境
        3.2.2 国企改制的制度环境
    3.3 股份制通行做法和政策目标的冲突
        3.3.1 模型假设
        3.3.2 “同股同权”的改制模型与政策目标的冲突
    3.4 股份制实践中的做法--“同股不同权”
        3.4.1 实践改制方案模拟
        3.4.2 “同股不同权”改制模型的一般化推广
        3.4.3 “投资者悖论”和“同股不同权”的三重含义
    3.5 “流通双轨制”绩效分析
        3.5.1 三种激励扭曲效应
        3.5.2 效率难以兼顾的“不可能四边形”模型
    3.6 “管理层悖论”
    3.7 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路径的博弈分析
        3.7.1 关于博弈对局
        3.7.2 博弈分析
    3.8 客观评价“流通双轨制”
    3.9 “MM第二定理”的修正
        3.9.1 “MM定理”的修正
        3.9.2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进一步分析
    3.10 小结和效率结构图解
4 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结构分析
    4.1 从配股角度对流通双轨制的再分析
        4.1.1 什么是配股
        4.1.2 关于转配股的博弈分析
        4.1.3 转配股的引申分析
    4.2 行政审批制度分析。
        4.2.1 关于政府职责的讨论
        4.2.2 关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倾斜性政策
        4.2.3 行政审批制的绩效分析
        4.2.4 行政审批制的进一步分析
    4.3 STPT制度分析
        4.3.1 关于STPT制度
        4.3.2 STPT制度绩效分析
        4.3.3 制度根源和互补性分析
    4.4 证券市场制度结构和绩效结构分析
        4.4.1 “三位一体”的制度结构
        4.4.2 绩效结构
        4.4.3 上市公司业绩滑坡的一个解释
5 证券市场改革的绩效分析
    5.1 计划控制制度改革及绩效分析
        5.1.1 股票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分析
        5.1.2 核准制绩效分析
    5.2 国有股减持分析
        5.2.1 国有股减持的制度环境分析
        5.2.2 国有股减持的博弈分析
        5.2.3 国有股减持的契约分析
        5.2.4 两次制度变迁的比较和启示
    5.3 B股市场放开政策分析
        5.3.1 B股开放的前前后后
        5.3.2 B股放开政策失败的博弈分析
        5.3.3 外资机构投资、投机类型分析
        5.3.4 B股市场放开政策评价
    5.4 管理层收购(MBO)分析
        5.4.1 国内MBO市场化程度低
        5.4.2 国内MBO绩效分析
    5.5 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6 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比较实证
    6.1 有效市场与市场效率
        6.1.1 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含义和分类
        6.1.2 市场有效性检验
    6.2 我国股市正态性检验
        6.2.1 利用基本统计量分析收益率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6.2.2 正态分布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
    6.3 三个市场的非线性检验
        6.3.1 基本方法
        6.3.2 A股非线性检验
        6.3.3 B股非线性检验
        6.3.4 H股非线性检验
    6.4 乘积模型的原理、方法与步骤
        6.4.1 乘积过程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形式
        6.4.2 使用模型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6.4.3 乘积模型适用条件
    6.5 基于乘积模型的A股、B股和H股的有效性检验
        6.5.1 乘积模型适用条件检验
        6.5.2 θ和γ估计值
        6.5.3 检验统计量介绍
    6.6 基于乘积模型的A股、B股和H股的有效性检验
        6.6.1 A股市场有效性检验
        6.6.2 基于乘积模型的B股市场有效性检验
        6.6.3 基于乘积模型的H股市场有效性检验
    6.7 关于有效性的再评价
7 股票市场与“经济缩长”关系实证
    7.1 两种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影响机理分析
        7.1.1 财富效应
        7.1.2 托宾q效应
    7.2 我国股市尚不(完全)具备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财富效应和q效应难以发挥
        7.2.1 理论上的分析
        7.2.2 “财富效应”难以发挥的经验分析
        7.2.3 我国上市公司“q比率”较高的一个解释
    7.3 股票市场“挤出效应”分析
        7.3.1 消费的挤出效应(部分)抵消了财富效应
        7.3.2 投资的挤出效应(部分)抵消了托宾q效应
    7.4 我国股市“挤出效应”的测算
        7.4.1 股市吸纳资金的估计
        7.4.2 “挤出效应”的一个简单估算
    7.5 关于“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7.5.1 思路和样本说明
        7.5.2 股市对消费影响实证
        7.5.3 股市对投资影响实证
    7.6 结论与建议
        7.6.1 “挤出效应”影响“通货紧缩”的机理及路径分析
        7.6.2 关于股票市场和通货紧缩关系的引申讨论
8 两次发展战略及制度安排的比较与启示
    8.1 中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分析
        8.1.1 时代背景
        8.1.2 制度体系安排
        8.1.3 制度绩效分析
    8.2 证券市场的国企脱困服务战略和制度绩效分析
        8.2.1 时代背景方面
        8.2.2 制度安排
        8.2.3 制度绩效
        8.2.4 关于我国股市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8.3 两次发展战略及制度安排的比较
        8.3.1 比较
        8.3.2 制度变迁的评价和启示
9 中国证券市场绩效总结与提升路径分析
    9.1 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再认识
        9.1.1 关于上市公司微观经营绩效的争议
        9.1.2 本文的观点
        9.1.3 重要的是自生能力
    9.2 对我国股市规模的再认识
        9.2.1 原来的市价总值计算方法缺乏理论基础
        9.2.2 关于市价总值的修正模型
    9.3 中国证券市场绩效总结
        9.3.1 基本结论
        9.3.2 证券市场绩效传导机制分析
    9.4 证券市场总体改革的方向分析
        9.4.1 对路径依赖的再认识
        9.4.2 产权论和超产权论
        9.4.3 改革的方向分析
    9.5 证券深化的路径分析
        9.5.1 证券深化的“产权路径”分析
        9.5.2 证券深化的“超产权路径”分析
    9.6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5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45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