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本文关键词: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票据业务因其手续简便、成本低廉、办理效率较高等优点在金融行业受到诸多金融企业客户的认可,为票据市场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从线下融资变成线上线下同时融资,不少商业银行和线上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票据业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商业银行和P2P票据融资平台票据市场秩序混乱,个别银行为争取大量优质企业客户的票据业务,甚至违规开办银行承兑汇票和票据贴现业务,P2P平台的票据业务仅靠自律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商业银行没有对企业信用等级及实际运营信息加以严格审核与监管,更不愿作为P2P票据融资平台的票据质押方和第三方监管,导致金融市场因票据业务风险过大出现许多法律纠纷及商业犯罪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开展票据业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将从目前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入手,首先阐述票据业务风险研究背景,对所选DY银行JN分行票据风险案例和P2P平台票据融资案例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展开论述,并对国内外票据风险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评论。其次,从票据的开票、流转、贴现流程为切入点,选取DY银行JN分行某年发生的票据诈骗案和P2P平台近期发生的票据质押案作为案例研究材料,分析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目前整体发展状况、票据业务现状及票据风险案例发生的起源经过,为后续分析其票据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提供支撑。再次,从案例入手分析当前票据业务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非真实交易风险、鉴别确认风险、背景审查风险等,并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结合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自身票据业务、内部制度、业务人员、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针对性提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DY银行JN分行 P2P票据融资平台 票据业务 风险管理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9-12
- 1.2.1 国外研究综述9-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4 论文结构13-14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4-16
- 1.5.1 可能的创新点14-15
- 1.5.2 可能的不足15-16
- 2. 票据风险相关理论16-23
- 2.1 票据相关概述16-17
- 2.1.1 票据市场概述16
- 2.1.2 票据业务概述16-17
- 2.2 票据风险概述17-20
- 2.2.1 金融风险17-18
- 2.2.2 信用风险18
- 2.2.3 操作风险18
- 2.2.4 法律风险18-19
- 2.2.5 非真实交易风险19-20
- 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20-23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20-21
- 2.3.2 COSO全面风险管理理论21-22
- 2.3.3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2-23
- 3. 案例概述23-28
- 3.1 DY银行JN分行票据诈骗案追溯23-26
- 3.1.1 DY银行JN分行基本情况23
- 3.1.2 票据风险管理组织体系23-24
- 3.1.3 票据业务管理规定24
- 3.1.4 票据诈骗案24-26
- 3.2 P2P平台多次质押票据案追溯26-28
- 3.2.1 新浪微财富票据平台26
- 3.2.2 中汇票据案追溯26-28
- 4. 票据风险成因分析28-36
- 4.1 信用风险方面的成因分析28-30
- 4.1.1 对企业信用背景审查不够重视28-29
- 4.1.2 票据各环节凸显出信息不对称29
- 4.1.3 缺乏客户信用体系的支撑29-30
- 4.1.4 分行盲目扩大票据业务30
- 4.2 操作风险方面的成因分析30-32
- 4.2.1 银行人员内外勾结31
- 4.2.2 银行人员操作失误31
- 4.2.3 银行主观偏向开立承兑汇票31
- 4.2.4 票据鉴别方式有待提高31-32
- 4.3 法律和监管方面的成因分析32-36
- 4.3.1 票据风控人员职责缺失32-33
- 4.3.2 银行安全性目标过低33-34
- 4.3.3 监管漏洞催生票据黑市34
- 4.3.4 P2P业务流程中的法律空白34-35
- 4.3.5 P2P平台票据质押案各方权责不明35-36
- 5. 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建议36-42
- 5.1 信用风险方面的对策建议36-38
- 5.1.1 重视企业信用等级与评估36-37
- 5.1.2 发挥票据质押方的监管功能37
- 5.1.3 构建票据业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37-38
- 5.2 操作风险方面的对策建议38-40
- 5.2.1 重点防范虚假票据与易引发诈骗的票据38
- 5.2.2 加快电子票据进程38-39
- 5.2.3 提高组织人员保障力度39-40
- 5.3 法律和监管方面的对策建议40-42
- 5.3.1 规范票据业务流程40-41
- 5.3.2 加强票据业务制度建设41-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设清,王献军,刘士谦;促进票据业务发展重在引导和管理[J];济南金融;2001年02期
2 徐星发;票据业务讲座(四)——票据业务中常见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城市金融;2002年08期
3 王贵彬;关于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3年02期
4 王贵彬;关于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3年06期
5 吴萃银;当前大力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与建议[J];南方金融;2004年06期
6 刘志红;曹长宁;;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河北金融;2004年01期
7 吕宏忠,贺鹏,陈剑;票据业务因何方能如鱼得水[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年08期
8 高宇峰;;对目前我国票据业务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6年06期
9 郭耘;夏训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票据业务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10 杨志高;;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票据业务取得新进展[J];时代金融;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小丽;;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思考[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经济类[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辉;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3年
2 汪雯;票据业务电子化产品 迈向智能化[N];金融时报;2003年
3 朱敏;扬州市分行票据业务快速发展[N];中国邮政报;2013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郭毅;票据业务或成为下个增长点[N];中国商报;2014年
5 王呈祥;对基层行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3年
6 陈强;基层行应加强票据业务规范化管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3年
7 陈强;警惕票据业务中的道德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8 记者沈阳;招商银行积极创新票据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3年
9 张志明;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N];吉林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石润梅 通讯员 李亚利;工行新疆分行 唱好票据业务这出戏[N];金融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幸珂;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付亚红;A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于路;开封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王钰;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陈千红;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贾睿;郑州民生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杰;招商银行H分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温玉婷;A银行票据业务的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9 井丽;恒丰银行烟台分行票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黄建珍;工商银行深圳分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40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