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财政格局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成因、规模及风险
发布时间:2017-08-01 02:22
本文关键词:央地财政格局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成因、规模及风险
【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年来的迅速增长引起学界、业界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及担忧。但对该问题的决定因素及形成机制,目前鲜有经济学文献加以严谨研究。文章认为该问题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及制度约束直接相关。基于地级市数据,我们发现各地区债务规模显著受到其财政缺口的影响:财政缺口每增加1%,融资平台数量增加的可能性将提高14%,债务规模将增加0.2%。基于文中建立的实证模型,我们预测我国地方债务在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6%,到2017年其总额将达到该年GDP的42%。债务总体上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结合中央政府近期"营改增"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文章认为在财政集权的大趋势下,预算内财政缺口或预算外收入支配力下降会导致地方政府负债动力的进一步增强。对此,政策制定者应予以充分的预期及重视。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地方债 分税制改革 地方融资平台 财政压力
【基金】:复旦大学卓学计划科研资助(项目编号:JJH3246048)
【分类号】:F812.5
【正文快照】: 一、前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在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的迅猛增长日益引起学界、业界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债务资金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基础建设过程中的财力不足问题(巴曙松等,2010;魏加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2 吴木銮;林谧;;政府规模扩张:成因及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3 巴曙松;王t熲,
本文编号:602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60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