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中的同伴效应研究述评:概念、模型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11 08:17

  本文关键词:教育中的同伴效应研究述评:概念、模型与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同伴效应 研究方法 因果推断


【摘要】:教育中的同伴效应是指宿舍、班级、年级或学校内同伴的背景、行为及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教育中的同伴效应起初使用的是同质性模型,即认为无论个体如何选择同伴,总效益是不变的,同伴效应是一种零和现象。进而发展到异质性模型,即认为同伴效应对不同个体的作用结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合理的分配能够提高总效益。研究方法则从以普通最小二乘法为主的统计关联研究,发展到借助于随机实验、自然实验以及准实验的因果推断研究。同伴效应的研究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相关教育政策,获得最优组织学校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同伴效应 研究方法 因果推断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著名的科尔曼报告首次将同伴的作用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并通过研究发现,除家庭背景外,同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大。这引起了大批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兴趣,对教育中的同伴效应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相关教育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如分流政策、教育券政策等。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根顺;曹瑞红;;近十五年国内对“质的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综述[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4期

2 栾景诗;重视研究方法教学 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01期

3 李春山;正确确定研究方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09期

4 张安民;常用研究方法析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6期

5 罗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考察[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John W.Best,James V.Kahn,林亚坤;论教育的研究方法[J];教育评论;1994年04期

7 T.N.沙莫娃;利兰;;学校管理中的研究方法[J];江西教育科研;1986年01期

8 李栋;叶婷;;论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融合[J];教书育人;2011年27期

9 吴延亮;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方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08期

10 李红美;;教学应答系统应用研究个案分析——从研究方法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磊;质的研究: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孝松;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运用混合研究方法的现状及路径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云飞;教育中质的研究方法运用评析[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11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11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