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课程的文化失范与规范
本文关键词:学校德育课程的文化失范与规范
【摘要】:立德树人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根本要求。当前学校德育课程主要存在主体性的缺失、课程沦为知识传承的工具、制度化课程文化的禁锢以及多元文化下的德育困境等课程文化失范现象。因此,需要基于立德树人视角,重构"以人为本"、"实践育人"、"以文化人"和"课程育人"的学校德育课程的文化规范。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一中学;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德育课程 文化失范 规范
【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梦’视阈下教育起点公平的制度伦理性研究——以安徽省为例”(AHSKY2014D34)阶段性研究成果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普通高中生校内生态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JG14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教育部于2014年4月24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须把“立德”放在学校德育的首位,把“树人”放到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视角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娇妍;;试论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2 ;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年04期
3 崔景贵;国外职校德育课程改革趋向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3期
4 郑航;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变革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3期
5 苏重来;德育课程教学要注重实用性与有效性[J];机械职业教育;2001年11期
6 郁之虹,张菊香;关于传统德育课程教授模式的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7 佘双好;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6期
8 乔建中,钱春霞,王辉,孙俊才;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12期
9 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基本特征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4期
10 冯增俊;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历史转型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齐少宏;;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方式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燕;;“心理游戏”育德功能及其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陈晶敏;;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影响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4 位华;;让品德课堂凸显生活的气息[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祖瑞 陈科澜;中小学德育课程:步履蹒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赵正元;北京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重实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李剑;教育技术,让“共创”德育课程走向未来[N];江苏教育报;2014年
4 宁波大学 张文鸯;德育课程拓展德育新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版撰文 戈红;开发德育课程 培养健全人格[N];天津教育报;2008年
6 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王世赋;我省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有序推进[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7 郝俊龙;我市将实施新的中职学校德育课程[N];商洛日报;2009年
8 早报记者 邹娟;大中小学 德育课程将衔接[N];东方早报;2012年
9 ;石景山区以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引领区域教育创新发展[N];北京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刘海英;让学生参与体验式德育课程[N];中山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敏;A中学德育课程链开发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巧燕;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张晓群;小学动态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林加挺;德育课程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施莉明;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雄飞;大学生对德育课程认同感的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兰英;初中德育课程像册集评价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晓蕾;我国德育课程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宫晓虹;高校德育课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金红;中学德育课程自主开发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14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1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