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宋代《汉书》教育考辨

发布时间:2018-01-02 11:23

  本文关键词:宋代《汉书》教育考辨 出处:《教育评论》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宋代 《汉书》教育


【摘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统治阶层重视"崇文"政策并推崇《汉书》教育,曾多次对其版本进行考订,并在不同阶层中开展《汉书》教育,推动了经世致用之学及士风的形成。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代《汉书》教育的考辨,直观地反映宋代的教育政策、教育活动以及民众的社会风貌。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is a highly developed economy and culture Chinese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the ruling class, pay attention to "Chongwen" and "Han" policy respected education, has repeatedly on the version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carry out < > Han educ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features of statecraf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on Han song < > education, directly reflect the Song Dynasty's educational policy,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feature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教务处教学科;
【分类号】:G40-09;K244
【正文快照】: 宋代确立了“崇文抑武”国策,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同时,随着科举制的日臻完善、书院文化的逐步兴盛,加之印刷技术的极大进步,客观上为《汉书》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政府鉴于前朝《汉书》的散乱脱佚,开展了大规模的《汉书》版本校刊与考订工作,并在社会不同阶层中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端波;;唐代户籍制度与社会变革[J];农业考古;2008年04期

2 董春林;;宋型文化形成的内在动力管窥——以宋初雅乐改制为中心的考察[J];求索;2009年12期

3 于爱华;;论北宋王朝的地缘政治形势及其西南应对方略[J];思想战线;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洪霞;胡瑗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黄艺鸥;北宋音乐编年史[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战威;宋代隐士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范立君;俄藏黑水城发愿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杨超;北宋前期审官院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陈德文;北宋东京城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柳青;娱鬼的吟唱——唐宋文学中的中元节[D];西北大学;2009年

6 沈琛t$;北宋神宗朝对西北的经略[D];西北大学;2010年

7 张显慧;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换平;宋代知县、县令选任和迁转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王晓磊;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通道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晓芳;甘州回鹘与北宋、西夏的关系[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联群;;绥怀与强力:简析宋代对巴蜀少数民族的治理[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2 焕力;;宋代士大夫政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J];人文杂志;2009年03期

3 谢波;余清清;;宋代书禁法述略[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秦国利;;两宋“积贫”、“积弱”辨析——从国家战略和国家竞争力角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徐晓望;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的历史地位[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7 耿法;;宋代冗官成灾的史鉴[J];同舟共进;2007年04期

8 王晓欣;;外弱内盛的繁荣时代:宋朝历史的特点及其影响[J];历史学习;2008年10期

9 刘治立;;宋代社会对诸葛亮的理解与评价[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丁国强;;回味宋朝[J];领导文萃;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保万;;郑光策与清代福州经世致用之学[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4 徐心希;;试论明清时期闽南文化的经世致用趋势——以林希元和李光地为例兼论科举文化的变化[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张显清;;中国历史“停滞论”的由来和发展[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6 钱宗范;;试论六朝吴地庄园经济的特征和历史作用——兼谈从吴文化到吴地区域文化的转型和定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杨淑敏;;宋辽关系概述[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吴涛;;靖康之变与开封人口的南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尹钧科;;谈谈以孔子生(卒)年作为我国历史纪年元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贾鸿恩;;北朝大辽国京都与城镇的营建在北方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钢;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N];光明日报;2003年

2 吴宝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画院[N];吉林日报;2005年

3 李渡;从先进到落后的历史转折——明帝国之挽歌(上篇)[N];学习时报;2006年

4 汪黎明;从宋代酿酒业看瓷器生产[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朱玉宝;宋代的官、职分离制度[N];中国人事报;2001年

6 何宪景;宋代惩贪“教而后行”[N];检察日报;2001年

7 马丁·雅克;中国:动荡的历史和翻天覆地的变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8 庄华峰 宋 标;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 [N];光明日报;2002年

9 李秋明;唐代时期天水经济文化的状况[N];天水日报;2007年

10 华为;中国历史上“三农”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华仙;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小平;陈恕年谱[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古长生;宋代官服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冬冬;宋代法律人才选拔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马雪;宋代优老养老政策述论[D];湘潭大学;2008年

6 李一娈;试论宋辽的茶叶贸易[D];吉林大学;2007年

7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8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10 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68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68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