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1-24 15:04

  本文关键词: 青少年 群体交往经验 研究述评 出处:《教学与管理》2014年3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对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的研究问题,从同辈群体的研究、异辈群体的研究、社区与青少年发展的问题研究、网络群体经验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关于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为今后在此领域的研究和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group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of teenagers, from the study of peer group, the study of different generation group, and the research of community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of the current study on the "group experience" of teenagers,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It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the management of youth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群体交往经验主要指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与不同人群交往所获得的社会认知,这种认知对自己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交往经验”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人在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要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群体的经验直接影响着青少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金盛华,宋振韶;当代青少年同辈交往的影响机制及其引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沈汝发;我国“代际关系”研究述评[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5 沈汝发;我国“网络与青少年”研究述评[J];青年探索;2001年06期

6 张茜;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特点与功能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7 朱琦,张庆林;国外关于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影响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云;;“窦蔻现象”对青少年人格素养教育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2 程秀娟;;发挥同辈群体在班级微观人际环境中的积极效应[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徐胤;;社会学视角下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研究生法学;2007年02期

4 石明兰;;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孙丽芳;齐尚晓;;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客观影响因素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刘春雪;;同辈群体对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影响的心理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7 罗洪菊;;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8 张明;史俊;;构建无毒社区的社会学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步德胜;;同辈群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略的平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高中建;孟利艳;;整体网分析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基于一个案例的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洪菊;;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的研究综述[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保卫;互联网对边远地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上海大学;2009年

7 王玉如;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卢丽君;我国大学生学习信念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跃;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与激发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莉;3-5岁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世芹;当前初中学生厌学的教师归因分析及其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倩倩;小学高年级儿童人际交往专题的教案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冬卉;学校团体辅导: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佳瑜;青少年越轨行为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美宇;初中生人际交往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芳芳;湖南3-4岁留守幼儿认知发展与社会化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颜华平;中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友谊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安淳;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控[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金盛华,黄光成;现代社会挑战与教育变革导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邹泓;社会技能训练与儿童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王晓春;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陈会昌,王秋虎;学业成绩与社会行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张岩,刘文;气质与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评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屈勇;互联网络中的人际互动[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2期

9 沈贵鹏;网络社会与青少年亚道德——兼谈网络道德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2期

10 王大贤;网络对青年心理的冲击[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青少年网络依赖的成因及干预策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刘俊彦;;论青少年权益的实现[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11期

3 董小苹;华桦;;需求与权利:青少年政策制定的核心——青少年发展需求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2期

4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个人会员招募通知[J];少年儿童研究;2014年04期

5 付佳荣;;过渡仪式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介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高中建;董莎莎;;青少年发展的二维思考: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闫俐;;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S2期

8 周敏;;网络热门影视对青少年认知、情感、行为的影响[J];北京青年研究;2014年01期

9 童欣;;爱国爱港新一代——香港青少年热烈庆祝回归10周年[J];下一代;2007年Z2期

10 陈红莉;;青少年友谊冲突及应对方式[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9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刘俊彦;;共识与展望:对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的简要总结[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0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黎陆昕;;关于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探讨——“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讨会纪要[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7 ;后记[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安国启;;“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新突破[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9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安全健康[N];光明日报;2002年

2 沈衍;网络时代青少年成长问题探讨[N];常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庄;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N];徐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萍;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会成立[N];长白山日报;2010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万勇;德国:监管自律保护青少年[N];法制日报;2012年

6 罗云川;怎样帮助青少年把握网络“双刃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李建华;我省青少年互联网络发展计划启动[N];河南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廖鸿翔 雷宾建 黄新彦;青少年健康上网:防上瘾 勿“乱”看[N];通信信息报;2005年

9 解永孚 作者单位:团市委;开创共青团和青少年事业新局面[N];鞍山日报 ;2006年

10 沈祖芸;上海发布《青少年发展“十一五”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凤杰;青少年早中期的个人目标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龙丽达;青少年罪错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芳兵;青少年犯罪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杨雄;青春期与性[D];上海大学;2006年

5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房晓伟;我国青少年射箭项目基础训练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菲;城市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社区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卢阳;青少年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洁;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理论架构及其上海演绎[D];复旦大学;2009年

4 高晓龙;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闪勇;基于治理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赵赏;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超;蒙汉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海英;指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冯金平;青少年生活管理策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60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60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