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的三个向度及其教育意蕴
本文关键词: 同情 情感向度 认知向度 行动向度 同情性教育 出处:《教育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同情具有多面性。它不仅仅是情感或情绪的反应,也并不与认知、理智等相对立,甚至也不是将智性因子排除在外的盲目的情感冲动,而是由情感、认知、体验、理解、态度、行为等因子交融而成的具有多个向度和价值追求的多面体。同情拥有情感、认知和行动三个主要向度。不同向度的同情往往也含涉了一定的情感、情绪、理智、行为、意志等成分,并拥有相对不同的价值基点和意义追求。正因为如此,同情性教育具有了无限、丰富的可以实践、探索和发展的空间。
[Abstract]:Compassion is multidimensional. It is not only an emotional or emotional response, nor is it opposed to cognition, reason, etc. It is not even a blind emotional impulse to exclude intellectual factors, but by emotion and cognition.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attitude, behavior and other factors blend into a polyhedron with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value pursuit. Compassion has feelings. Three main dimensions of cognition and actio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ympathy often involve certain emotions, emotions, reason, behavior, will and other elements, and have a relatively different value base and meaning pursuit. Compassionate education has unlimited, rich space for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舍勒曾指出,同情往往是以对外来体验以及对这些体验的本性、品格之某种形式的认知为前提的(即“再感知”),但单纯意义上的“再感知”只是局限在认知的范围之内,它并不表明同情的产生。个体只有在感知他者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他者的表情现象给以理解并作出准确地判断,进而形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牟春;;马克斯·舍勒对移情观念的批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孔建英;共鸣现象的艺术心理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3 武秀霞;;同情与理解的二重协奏——论教育视域中的同情性理解及其现实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10期
4 胡春光;;理性还是感性——理查德·罗蒂人权思想论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邓晓芒;;人的本质力量与移情[J];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萌;“同情”现象的本质及意义—舍勒的“同情”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金;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姜智红;;休谟怀疑主义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李华华;;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磨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夏艳;从宗白华虚实观管窥其艺术文化理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陶富源;物质概念三种涵义的区别及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寒;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宏卓;小学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夏兰英;良知不存,,法将焉附[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肖泉;析“同情伦理学”之同情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柳士彬;;从主体性到他者性——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3 王先霈;;中西移情理论之异同[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臧文淼;;同情:和谐的社会发展观——对亚当·斯密的新解读[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韦海波;;舍勒现象学的情感先天论[J];兰州学刊;2007年01期
6 冯凡彦;;论舍勒价值情感现象学中的情感理性[J];兰州学刊;2009年03期
7 郭金鸿;休谟与亚当·斯密同情论之比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张晓燕;;论审美移情的情感心理机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黄翠新;;传情之道——浅析休谟的同情发生机制[J];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王建华;解读同情[J];思维与智慧;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朝运;亚当·斯密的同情论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邓翠玉;马克斯·舍勒的价值位移思想浅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伯良;叔本华同情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丽芳;亚当·斯密同情思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5 谷文君;休谟与叔本华同情理论之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1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6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