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教育投入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教育投入 切入点:收入不平等 出处:《软科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框架下研究教育投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将其影响区分为要素结构效应和要素回报效应,采用Firpo提出的RIF回归分解方法,检验1995~2013年间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与要素回报效应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降低收入不平等,但教育的要素回报效应却在更大程度上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总效果最终仍然为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种上升应该归因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高低技能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input influencing income inequalit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kill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divides its influence into factor structure effect and factor return effect. The RIF regression decomposition method proposed by Firpo is adopted. The effects of factor structure effect and factor return effect on the inequal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were tested in 1995 and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 structure effect of education reduces income inequality. However, the return effect of the elements of education increases income inequality to a greater extent, and the overall effect is still a rise in income inequality. This rise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widening income gap between high and low skilled workers as a result of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f the skill bias.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L026、10BJY03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4CJJ060)
【分类号】:G40-05;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其云;;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我国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13年05期
2 魏下海;董志强;刘愿;;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5期
3 赵颖;王亚丽;;中国存在无就业增长吗?——来自工业两位数行业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4 陈秋锋;;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5 胡昭玲;刘彦磊;;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J];财经论丛;2014年03期
6 杨飞;;南北贸易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兼论中国进出口对前沿技术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1期
7 郝枫;;要素份额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财贸研究;2014年04期
8 王林辉;袁礼;;要素丰裕度、技术进步偏向性与中国农业部门要素收入分配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9 王燕;陈欢;;技术进步偏向、政府税收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J];财贸研究;2015年01期
10 张相伟;陆云航;;Effects of Commodity Trade Structure Variations on Labor' s Share of Income in China——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Data of Production Industry Sectors[J];China Economist;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陶君道;国际需求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李春梅;产品内分工与二元劳动力市场[D];南开大学;2013年
3 余玲铮;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冯其云;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变动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4年
5 石庆芳;要素价格扭曲、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D];南开大学;2014年
6 刘彦磊;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4年
7 刘帅;二元经济转型中技术创新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4年
8 杨晓锋;人力资本结构、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后劲[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俊;导向型技术变迁、环境技术偏向与环境污染[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沈健;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与有偏技术进步[D];南京大学;2013年
2 杨杰;国际贸易、有偏的技术进步与我国的工资不平等[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郝瀚;公共财政与收入公平分配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刘林姗;出口贸易的要素收入分配测度[D];厦门大学;2014年
5 张相伟;商品贸易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6 刘娅;对外开放程度对我国劳动要素报酬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王天尧;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铭;蒋仕卿;;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2 罗楚亮;;经济转型、非正规就业与城镇增长的穷人受益性[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3 陈玉宇,王志刚,魏众;中国城镇居民20世纪90年代收入不平等及其变化——地区因素、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J];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4 马草原;李运达;宋树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轨迹的总体特征及分解分析:1988~2008[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5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6 殷德生;唐海燕;;技能型技术进步、南北贸易与工资不平衡[J];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7 何立新;;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8 潘士远;;贸易自由化、有偏的学习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9 赵志耘;吕冰洋;郭庆旺;贾俊雪;;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10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爱华;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0期
2 齐建国;彭绪庶;;技术进步与就业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10期
3 罗润东;;当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4期
4 曹前满;;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休闲还是失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5 何颖媛;;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效应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刘小兵;;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探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贾海霞;于任游;;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制分析[J];北方经贸;2010年05期
8 刘强;;技术进步对于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1年18期
9 薛营;王林辉;;技术进步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6期
10 梁凯轩;振兴经济 依靠技术进步[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江 作者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安监站;浅析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魏海田;依靠技术进步反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记者 罗晖;反垄断法保护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玉平;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的双重性[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彤宇 通讯员 柳志;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吉林工业增长[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范伯元;深入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新局面[N];北京科技报;2002年
9 东言;宜从技术进步上找出路[N];中国纺织报;2001年
10 记者 王心见;技术进步是全球贸易重要推动力[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9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2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珍;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钱茜;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蓓;市场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包江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7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6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