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境与办学特色——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学习札记
本文选题:教育情境 切入点:办学特色 出处:《教育探索》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生活经教育者的改造后以教育情境要素融入教育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不能没有情境,教育活动也不应该脱离生活。办学者对教育情境的价值判断、选择和创设决定了学校的特色,而延续并优化这个特色便形成了特色学校。
[Abstract]:After being reformed by educators, social life is integrated into education by educational situational elements. Students' learning is carried out in a specific educational situation,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cannot be without context. Educational activities should not be divorced from life. The value judgment of educational situation, selec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school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nd the contin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is feature will form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作者单位】: 尚志市逸夫学校;
【分类号】:G40-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秦俊巧;;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刘婉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大班教学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陈立军;;杜威教育理论的构建、启示与反思[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邓冲;;试论家庭消费文化的家庭教育机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喜海;石丽娟;;儿童教育论纲——基于近现代童年观的儿童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红英;王喜海;;回归童年: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曹玉杰;;从主动作业到研究性学习——儿童、课程、社会联系的纽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殷少萍;“3+2”分段制学生德育工作凸显层次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菊凤;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岩霞;过程体裁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正善;;“嵌入性”认识:教育意义的生成与体验[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刘莹;;浅析教育情境中的学生自由[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4期
3 刘梅;;对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分析及其教育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2期
4 蒋茵;从现象学到智慧教育学——范梅南教育思想探微[J];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宋建军;;论教师成为研究者[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吴敏;;教条与体验的二元对立——对教育理论的反思[J];文教资料;2009年29期
7 顾长明;;教育案例:行走在实践与理论交汇的“动感地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2期
8 林炊利;;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2期
9 韩延言;;师生“群体”共存状态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39期
10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学娥;秦耀舜;;论艺术教育的效应[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于洪卿;;西方教育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冯良明;;浅谈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丁相平;;启发式在孔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川;教育情境的特质[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李向前;创新教育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N];甘肃日报;2004年
3 郭晓明;让知识与人的心灵展开“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邓友超;呼唤一种既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王思海;充实孩子的心灵[N];人民政协报;2004年
6 王思海 吴应海 于真;德育,应该拿什么占据孩子的心灵[N];中国社会报;2004年
7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博士 王芳;要重视教师的精神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山东烟台第二十中学 孙贞锴;用好习惯为教育人生铺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郑 航;班主任:从管理者到指导者[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蒋夫尔;躬身打造“和谐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华龙;体悟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红梅;理解教育视野下“弱势学生”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任永泽;教育知识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全;学校恐惧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谈作为策略的教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启秀;教育实践理性的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王冠昱;生成性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荣飞;论教师权威的当代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萍;从“恪守”到“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付智慧;教师成为体验研究者的内容与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洁;现象学教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寒荣;现象学教育学启示下的教师教育智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0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7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