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基本追求
本文选题:教育学 切入点:追求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学追求什么,是教育学的目的问题,又关联着教育学的学科自觉,值得重视。我们从教育学所有的,可以推出教育学所做的,而其所做的则指向其所追求的。简单地说,教育学的基本追求有四个:发现教育的本质、构造理想的教育、创造教育的方法和设计教育者的形象。这四种追求虽非教育学追求的全部,却是基础的和核心的,人们以此为标准可以判断具体研究的分量,以此为目标可以引导教育学研究。
[Abstract]:What pedagogy pursues is the goal of pedagogy, and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discipline consciousness of pedagogy,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From what pedagogy has, we can deduce what pedagogy has done, and what it does points to what it pursues. There are four basic pursuits of pedagogy: to discover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o construct ideal education, to creat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to design the image of educator. People can judge the weight of specific research and guide pedagogy research with this criterio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徐菁;沙润;靳诚;;旅游体验失真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对旅游业管理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5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秦俊巧;;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庄小芳;;电影真实美学的现象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玲;基于复杂性范式视角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殷少萍;“3+2”分段制学生德育工作凸显层次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徐菊凤;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跃进;;思想者:教师的应然追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为教育而歌,为教育而泣[J];教育科学论坛;2004年01期
3 王冀生;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4 廖燕云;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7期
5 郑金凤;“教育本质”的追问——从实体性思维方式向实践性思维方式的转向[J];文教资料;2005年27期
6 陈明吾;;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反思[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3期
7 李润洲;李伟;;教育本质:一种现象学的拓展[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11期
8 王啸;教育本质新探[J];现代教育论丛;1999年01期
9 ;精神关怀:教育本质的回归[J];山东教育;2003年35期
10 任向阳;李斯;;教育本质辨析[J];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书业;;论人类教育理想的三次转换[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敢峰;;要实现教育思想的时代超越(提纲)——再谈“愿天下子女都成才”[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3 邓统元;;香港爱国学校办学特色的历史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赵存生;;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梦迪;;欧美新教育运动始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钱民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三次浪潮及未来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金辉;;心有灵犀一点通——名校长思维特质解密[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郭法琦;;古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千言;教育理想在哪里?[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范绪锋;学在温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徐金国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研室教研员;培育健康精神引领教育理想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田园;老师,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教育理想[N];天津教育报;2009年
5 深圳市笋岗中学 宗春雷;叩问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校长 梁寅锋;守望教育理想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N];郑州日报;2008年
7 刘晓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结合[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钱月航 徐潇 教宣;我市举行第26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N];常州日报;2010年
9 邢晔;教育需要理想[N];南通日报;2005年
10 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 Birgit Sandkaulen 谢永康 译;教育不只是知识的媒介更是人格的培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3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素林;论实践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恒忠;自砺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智宏;必要的张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金梅;教育理想:永恒的教育之魅[D];河南大学;2005年
3 郭德yN;论教育本质的三种哲学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路东;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小敏;教育境界论[D];湖南大学;2008年
6 杨先花;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审美精神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向雄;论教师个人教育理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祥超;关于我国教育本质研究认识论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桑朗翁姆;巴底乡“尼涅”活动的教育内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7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4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