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认同教育的缺失与构建
本文选题:国家认同教育 切入点:缺失 出处:《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摘要】:国家是我们共同情感的归属,是我们大家的依靠,但国家认同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国家认同教育极其缺失。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失去了它,国家必将内乱不止、外扰不断。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加强国家认同教育,让国家认同成为全民共识。
[Abstract]:The state is the belonging of our common feelings and the basis for all of us, but the status quo of national identity is very worrying.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s extremely lacking. National identity is the cornerstone of a country'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t has lost it. For the sake of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we mus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whole society and make the national identit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whole people.
【作者单位】: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继东;;反对“洋八股”已成当务之急[J];红旗文稿;2014年15期
2 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煜;;《袁将军的苦茶》:卡普拉的宗教殖民臆想[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宋阳;;解构与重构:论谭恩美《拯救溺水的鱼》中的人物形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苏明明;;林语堂《新中国的诞生》的叙事分析[J];东南传播;2009年08期
4 耿殿磊;;龙行天下:李小龙向西方传播的中国形象[J];电影文学;2010年03期
5 刘思阳;;《木兰》对中国形象的“他者化”改写[J];电影文学;2011年23期
6 黎煜;;撒旦与家臣——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J];电影艺术;2009年01期
7 郑恩;林大力;;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播向度:全球化语境下新闻伦理的禁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朱虹;;浅析诺拉·沃恩《谪园》中的中国形象[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9 何雪雁;;翻译·想象·历史——翻译对中国形象的想象与建构[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孟建;孙祥飞;;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的三种言说策略[J];对外传播;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5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6 吴晓萍;从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看大国软权力的获得[D];外交学院;2011年
7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翁君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美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刘艳房;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卫三畏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靖;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国家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琦;Spring Moon译本《春月》中的中国形象的再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吴学敏;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肖魁伟;林语堂文化传播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9 吴丹;中西文化视阈下的“他者”[D];江南大学;2011年
10 陈会琴;论张爱玲自译作品的自我东方化倾向[D];湘潭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启勋;殷士勇;张荣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企业理念认同教育[J];职教论坛;2010年33期
2 ;曾水兵:要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2年12期
3 曹家俊;;认同教育是学校文化形成的重要保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王丹;;当前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5 崔英超;;历史教学与港澳台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探研[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6 高丽娜;冯媛媛;;略论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实现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王丹;;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理念及路径思考[J];林区教学;2014年08期
8 张文洲;刘海英;;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现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年35期
9 黄健毅;陈良;;消费社会视野中的身份认同教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10 孙琳;;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构建和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云彪;大学生需加强国家认同教育[N];光明日报;2013年
2 江苏省天一中学 沈茂德;认同教育是农业,,我们该怎样耕耘?[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榆;内地西藏中职生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研究[D];广州大学;2014年
2 董悦;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4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5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