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真”教育理论诞生的基本逻辑——英国哲学家卡尔教育理论观评析

发布时间:2018-04-01 21:23

  本文选题:卡尔 切入点:“真”教育理论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英国哲学学会副主席卡尔以教育实践为出发点,论述了何为真正的教育理论,何为教育学的科学性的问题。他认为,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存在与发生的理由,教育实践是受内隐知识支配,具有发生"序阶"的,对建构教育理论具有反省功能的实践活动。基于教育实践的发生逻辑,教育理论知识生产的基本逻辑是:生产过程是一个以实践问题开始,且以实践问题为结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公开接受实践者及其共同体的理性批判与反思,从而求得自我知识发展的过程。
[Abstract]:Carl, vice chairman of the British philosophical Society, took educational practi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what is the real educational theory and what i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pedagogy. He believes that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and occurrence of educational theory.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controlled by implicit knowledge and has "order order". It has the function of introspection to construct educational theory. The basic logic of the produc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knowledge is tha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a process that begins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and ends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t is a rational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by the practitioners and their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find the process of self-knowledg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201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与重建研究”(2013BJY010)阶段性成果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生命与价值教育”创新团队支持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兴国;卡尔的批判教育理论认识论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李政涛;;论教育实践的研究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3 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方新普;李莉;黄文仁;;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生兆欣;;比较教育,研究什么——20世纪中国学者的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凡勇昆;邬志辉;;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战略新走向——“力争上游”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7 杨帆;王红艳;;主人,仆人,抑或精神之师?——《教师的哲学》导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8 张建荣;;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反思[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岩,刘雪松;元体育学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麦巧;;师范院校语言类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张丽莉;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美华;全景式教学在《文化生活》运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文娇;教师个人理论形成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6 杨春英;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理性转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璐琳;动摇的基础:哲学对教学论研究的作用趋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敬文彬;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凤华;山东省素质教育改革下教师权威的重构[D];聊城大学;2011年

10 孙洋洋;不同类型学校合作伙伴关系的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杨小微;;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立场及其表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3 孙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进路[J];哲学研究;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桂兰;教 以育人为本 师 以厚德为重——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一书有感[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0年04期

2 顾列洪;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卓宗晖;准确把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何瑛;邓小平教育理论初探[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方建锋;何金辉;周彬;;教育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2期

6 肖振华;;“三论”在校长培训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尝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10期

7 金顺明;论教育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8 蔡灿新;教育理论实用性价值受到质疑的原因剖析[J];教育评论;2001年01期

9 董志峰;简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J];教育探索;2001年06期

10 田汉族;走出贫困 走向创新——现代教育理论贫困的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齐梅;;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程方平;;研究夸美纽斯 促进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顾海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姜文闵;;托马斯·阿奎那教育理论辩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张瑞t,

本文编号:1697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97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6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