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童年”:必要的界限与弱化差异
本文选题:捍卫童年 切入点:童年消逝 出处:《教育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捍卫童年"在当代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意味着童年陷入了某种危机。童年的价值性存在是"童年消逝"的焦虑之源。"捍卫童年"隐含着本质论的立场,它对童年"纯真"的假设合理化了对童年的过度保护与控制,从而可能强化社会规训的"正当性",进一步造成儿童的弱势地位。因此,在尊重必要界限的前提下,弱化现代性话语中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所谓本质差异,在一个共性的空间寻找可以对话的语言,才更具现实意义。
[Abstract]:Defence of Childhoo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modern times, which means childhood is in a crisis of some kind.The existence of the value of childhood is the source of anxiety about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Defending childhood "implies the standpoint of essence theory, and its assumption of" innocence "rationalizes the excessiv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childhood, which may strengthen the" legitimacy "of social discipline and further cause the disadvantaged position of children.Therefore, on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the necessary boundaries, weakening the so-called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in the modern discourse, and finding a common language in a common space, it is more practical.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幼儿文学史论”(项目编号:11CZW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塞尔玛·西蒙斯坦;常宏;;儿童观的后现代视角[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历史与人:鲁迅小说的两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孙晓燕;;谈莫言小说《红高粱》体现的人的本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刘宁;;权力话语下的女性启蒙——以“文革”三部“革命样板戏”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爱英;外国文学活动中身心疾病的影响与表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贾少英;;身体转向语境下林白小说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刘忠;;翻转的程序与颠倒的当事人——正当程序理论的电影文本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陈颀;;美国私营监狱的复兴——一个惩罚哲学的透视[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李肖;;论社会转型期的权力制约与利益表达——福柯权力谱系学的现代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彬;;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周岩;;媒介形态发展与媒介认识思想之变迁[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龙小伟;;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贫困”难题及其破解——以高校研究生智力支农扶农为例的探讨[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5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冯雷;;“佳期已过”的记录与慨叹——论王夫刚的诗[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谭琳;;从氏族公共财产到“儿童的世纪”——儿童生存状况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9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卫;捍卫童年[J];读书;2000年03期
2 张茹;;论中外当下教育观念与媒介现实中的儿童立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3期
3 侯德红;;体育竞赛与社会规训:基于社会学的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熊华生;;童年消逝与教育责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5 谭旭东;;电视文化的实质及其对童年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谢欢;;论学校体育在“童年消逝”背景下的教育责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潘翠琼,肖依虎;守望精神净土 追寻精神家园——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探求者形象[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王家勇;;童年未逝:弗兰肯斯坦不再绝望——论吴岩科幻小说的双逻辑支点及中国科幻模式的嬗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孙宏艳;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访李镇西[J];少年儿童研究;2002年03期
10 孙云晓;成功宣言 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办公室[J];少年儿童研究;2001年Z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杜传坤;“好”孩子和“坏”孩子[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问:北师大在读博士 陈莉 答: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在哪儿能找到童年感动的可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王泉根;“神童”出书病在哪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王晓春;保住孩子学习兴趣[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波;天主教改革和禁闭修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1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