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之所是探本——由“教育哲学”走向“教育学哲学”
本文选题:教育哲学 + 问题意识 ; 参考:《求索》2017年09期
【摘要】:哲学的问题意识,决定了"教育哲学"以教育学而非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从而"教育哲学"之所是的本然概念,实为"教育学哲学";其之所是的本然内涵,呈现为"教育学‘哲学’"和"哲学‘教育学’"两个基本层面。前者研究教育学终极性前提基础和根据,以及教育学内蕴的哲学可能性这样的哲学问题,从而是一种教育学取向、具有教育学属性的哲学;后者运用哲学资源哲学地研究哲学视野中的教育学问题、哲学地阐发哲学层面的教育学发展的可能性、法则与条件,从而是一种具有哲学取向、具有哲学属性的教育学。这表明,"教育学哲学"这两个构成层面,具有教育学与哲学相互渗透的性质,从而使得"教育学哲学"在呈现为"教育学‘哲学’"和"哲学‘教育学’"两个学科的同时,也呈现为综合性学科。"教育学哲学"研究不仅为教育学发展所必需,也为哲学发展所期待。
[Abstract]: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philosophy determines tha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focuses on pedagogy rather tha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us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actually "philosophy of pedagogy". It presents two basic levels: pedagogy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pedagogy'. The former studies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foundation and basis of the ultimate premise of pedagogy and the philosophical possibility of pedagogy, which is a philosophy with pedagogy orientation and pedagogy attribute. The latter makes use of philosophical resources to study pedagogy problems in philosophical field of vision, and to expound the possibility, rules and condi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in philosophical level, thus it is a kind of pedagogy with philosophical orientation and philosophical attributes. This indicates that "pedagogy philosophy" has the nature of mutual permeation between pedagogy and philosophy, which makes philosophy of pedagogy appear as "philosophy of pedagogy" and "philosophy of pedagog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presented as a comprehensive subject. " The study of pedagogy philosophy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but also exp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内在融贯性与本质研究”(项目编号:4FZX014)
【分类号】:G4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北生;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聂晓光;试谈教育学的人文属性[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叶巧先;认识与分析:教育学中国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4 杨宏飞,刘佳;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5 巴战龙;教育学的尴尬[J];读书;2003年10期
6 ;教育学的贫困[J];教师之友;2003年10期
7 孟兰兰;;谈隐喻在教育学中的作用[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9 周宗钞,盛群力;从“科学化”到“消亡”——对教育学的回顾和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10 李政涛;解读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的关系——兼论当前课程研究方向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应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学依然面临“学科化”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庞守兴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顶天立地”: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伍红林;调准我们教育学的焦距和色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钟启泉;告别“罐装” 走近真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金鑫;《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建造教育学理论大厦基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6 刘旭东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提供平台:引领教育与社会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燕敏;论教育学话语[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惠雨;论教育学话语的若干问题及未来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婷;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课程领导[D];山西大学;2015年
5 齐姗;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15年
6 杨明;真知追求与价值追求在教育学中的统一[D];山西大学;2014年
7 佘君君;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寻找教育学的哲学之根[D];湖南大学;2016年
8 张卓远;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16年
9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迪;无立场教育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4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99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