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大学生MOOC学习与接纳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5 21:4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MOOC学习与接纳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MOOC推动我国大学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为现实背景,以网络学习、非正规学习、创新扩散和技术接纳模型(UTATA)等理论为依据,从笔者在两年的MOOC学习中结识的大学生学习伙伴里选取特殊个案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和扩展个案研究的方法,讨论大学生为什么会学习MOOC;学习MOOC是否出于理性的选择;哪些原因制约着大学生学习和使用MOOC;他们是怎么学习MOOC的;学习MOOC又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分析揭示当前的MOOC学习实践中,哪些因素会促进大学生对MOOC的接纳,提出大学生MOOC学习方式的概念模型,实现MOOC有关理论的发展。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MOOC学习者的研究,关注在校大学生非正规学习领域的研究,探索MOOC与高等教育结合的有效形式,推进和深化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基于对案例对象的访谈调查,以及笔者对MOOC学习活动的参与和观察,本文特别着眼于个案新出现的学习特征与现有理论之间的张力,归纳出如下五点结论:第一,大学生MOOC的学习方式可以被概念化为三个基本维度:学习形式、展开路径和学习形态。三个概念维度在不同学习目标、动机取向、学校背景的大学生的选择差异导致迥然不同的学习行为。第二,在MOOC与主流高等教育接轨的过程中,MOOC会进一步挤占传统课时,但是不会替代传统课程。第三,在当前我国大学的一些MOOC实践,存在不利于甚至在阻碍学习者接纳MOOC的现象。以制度的力量赋予MOOC一些“社会形象”不佳效用符号,比如用MOOC来作为挂科重修的辅导课程,造成学习者渐渐疏远甚至不愿意想别人提及在学习MOOC。第四,创新特征(有用性、易用性);个体特征(相容性);制度因素;社群因素(主观规范、同伴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大学生对于MOOC的接受,在主观上不接受MOOC的学习者,也不意味着并不会完成课程,他们是对于“强制因素的排斥”。而接受MOOC的大学生,并不意味着会完成课程,他们通常的办法是“正规学习的非正规表达”。第五,“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学习方式,即使在大学中同一学习主体身上也会出现两种学习方式的共存和转换。讨论MOOC的学习方式并不能只局限在正规学习的范围为内,当MOOC符合学习者的相容性感知,也会成为非正规学习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MOOC 非正规学习 技术接纳 个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4-16
  • 一、现实背景14-15
  • 二、理论背景15-16
  • 第二节 选题缘由16-18
  • 一、理论关注点16-17
  • 二、现实关切点17-18
  • 第三节 概念界定18-20
  • 一、在校大学生18
  • 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8-19
  • 三、个案研究19-20
  • 第四节 研究问题20-2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2-38
  • 第一节 学习方式的相关研究22-28
  • 一、学习方式的内涵与外延22-23
  • 二、从正规学习到非正规学习23-26
  • 三、关于网络学习的文献回顾26-28
  • 第二节 关于MOOC学习者研究28-33
  • 一、我国MOOC学习者的群体结构28-30
  • 二、MOOC学习者的动机与学习效果30-32
  • 三、MOOC学习者的案例研究32-33
  • 第三节 创新扩散与技术接受模型33-36
  • 一、创新扩散理论的提出33-35
  • 二、技术接受模型的发展35-36
  • 第四节 小结36-38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分析资料38-44
  • 第一节 研究方法38-41
  • 一、质性研究38-41
  • 二、研究策略41
  • 第二节 分析资料41-44
  • 一、收集资料41-42
  • 二、个案信息42-44
  • 第四章 引发MOOC学习的关键事件44-52
  • 第一节 传统线下课堂的延伸44-46
  • 一、作为大学课程的加分44-45
  • 二、作为传统课程的参考45-46
  • 第二节 学习伙伴的互相激励46-47
  • 第三节 调节每天的学习生活47-50
  • 一、让学习者发现兴趣47-48
  • 二、非正规的学习行为48-50
  • 第四节 小结50-52
  • 第五章 MOOC学习者的学习体验52-72
  • 第一节 学习的时空分布52-55
  • 一、对大学课堂的挤占52-54
  • 二、用课余和零碎时间54-55
  • 第二节 学习的参与方式55-62
  • 一、“只考试,不学习”56-57
  • 二、学习计划赶不上变化57-58
  • 三、非正式与非正规学习58-59
  • 四、消极的参与学习59-62
  • 第三节 课程论坛的互动与支持62-66
  • 一、勤于自助,逊于他助62-63
  • 二、先完成课程,后参与讨论63-64
  • 三、依托社交网络工具的交互64-66
  • 第四节 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体验66-69
  • 第五节 小结69-72
  • 第六章 学习者对于MOOC的接纳72-83
  • 第一节 对待MOOC的两种态度72-75
  • 一、为什么顺利地完成了72-73
  • 二、为什么没有接纳MOOC73-74
  • 三、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74-75
  • 第二节 接纳MOOC的关键因素75-80
  • 一、技术易用性的作用75-76
  • 二、相容性与有用性的作用76-78
  • 三、教师代表的两种力量78-79
  • 四、制度的因素79-80
  • 第三节 学习者的行为选择80-83
  • 一、对于强制因素的排斥80-81
  • 二、正规学习的非正规表达81-83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83-88
  • 第一节 结论和建议83-86
  • 一、研究结论83-85
  • 二、对于MOOC学习的建议85-86
  • 第二节 局限与展望86-88
  • 一、研究的局限性86
  • 二、研究展望86-88
  • 参考文献88-94
  • 一、中外期刊88-91
  • 二、中外专著91-92
  • 三、学位论文92
  • 四、其它资料92-94
  • 附录94-96
  • 附录一:访谈提纲94-95
  • 附录二:在读期间获得的MOOC证书和发表的论文95-96
  • 致谢96-9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250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50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b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