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伦理视野下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德性伦理视野下教育惩戒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手段,教育惩戒本身无所谓好坏。然而随着因不当惩戒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的频发,人们对教育惩戒的误解却越来越深。为了找寻教育惩戒的合理出路,教育工作者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教育惩戒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却收效甚微,舆论媒体甚至一度将教师群体妖魔化。笔者选取德性伦理的视角,认为其自身所持有的强烈的实践智慧与人文关怀能够指导教育惩戒突破困境,寻找到合理的出路。事实上,德性伦理确实是教育惩戒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首先,德性伦理有助于促进道德规则的内化。德性伦理尊重学生的道德自主,能够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的美德。其次,德性伦理有助于修正教育惩戒的功利化倾向。德性伦理有助于厘清惩戒的功利性目的,恢复惩戒的教育意义。最后,德性伦理使得教育惩戒更加人性化。德性伦理充满着深深的人文关怀,用它指导教育惩戒,能使得惩戒更加合乎人性的诉求。笔者在整理和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分四个部分对教育惩戒进行德性检视,力求加强教育惩戒的德性辅应。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部分,主要对德性伦理、教育惩戒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总结了德性内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德性伦理是引导人驱善的伦理学,它以养成人的美德为基本目的,以激发人的道德内驱力为主要任务,有助于实现个体道德的自律。而在德性伦理视野之下,教育惩戒则是一种促进个体道德发展的教育性手段,它通过向学生呈现厌恶刺激,促进学生改过迁善,并使其最终趋向道德自律。第二部分论述了德性伦理之于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分别从合目的性、合道德性、人性诉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根据个体道德发展的层次,本文分别从基本目的与最高目的两个层面阐述了德性伦理与教育惩戒的契合之处。其次,笔者从德性伦理对被惩戒者道德动机的强调以及羞愧感的激发两个方面阐述了德性伦理与教育惩戒的合道德性。最后,笔者认为德性伦理合乎教育惩戒的人性诉求,从发扬善性与抑制恶性两个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契合之处。第三部分属于问题呈现部分。笔者从德性伦理的视野下审视教育惩戒,发现它主要存在惩戒目的的功利性、惩戒者对教育惩戒的滥用、被惩戒者道德主体地位的失落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性的提出了惩戒实施的德性策略。首先,教育惩戒必须回归育人的目的,主要从生成德性和德行两方面来实现。其次,必须提高惩戒者的德性修养,主要培养惩戒者善良、关怀、责任心等几种德性品质。第三,提升教育惩戒的人文关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实施惩戒时不仅要尊重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还需做到惩戒的适度。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趋向道德自律。教育惩戒的最终价值在于通过外部力量的控制,激发学生内在控制的自主自觉,以促进学生由道德的他律趋向道德的自律。
【关键词】:德性 德性伦理 教育惩戒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20
- 一、选题缘起11-13
- (一)德性伦理有助于促进道德规则的内化12
- (二)德性伦理有助于修正教育惩戒的功利化倾向12-13
- (三)德性伦理使得教育惩戒更加人性化13
- 二、研究综述13-18
- (一)关于教育惩戒的研究14-17
- (二)关于德性伦理视野下教育惩戒的研究17-18
- 三、研究内容18-19
- 四、研究方法19-20
- (一)文献研究法19
- (二)历史研究法19
- (三)比较研究法19-20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20-25
- 一、德性与德性伦理20-23
- (一)德性的概念20-21
- (二)德性伦理的界定21-23
- 二、教育惩戒23-25
- (一)教育惩戒的定义23
- (二)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异同之处23-25
- 第二章 德性伦理:教育惩戒的一个必要视角25-32
- 一、德性伦理之于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25-27
- (一)德性伦理引导教育惩戒实现基本目的26
- (二)德性伦理引导教育惩戒趋向最高目的26-27
- 二、德性伦理之于教育惩戒的合道德性27-29
- (一)德性伦理关注被惩戒者的道德动机27-28
- (二)德性伦理善于激发被惩戒者的羞愧感28-29
- 三、德性伦理合乎教育惩戒的人性诉求29-32
- (一)德性伦理引导教育惩戒发扬人的善性29-30
- (二)德性伦理指引教育惩戒消解人的恶性30-32
- 第三章 德性伦理视野下教育惩戒问题的检视32-39
- 一、惩戒目的的功利性32-34
- (一)维护教师的道德权威32-33
- (二)发泄教师的负面情绪33
- (三)以儆效尤33-34
- 二、惩戒者对教育惩戒的滥用34-36
- (一)体罚34-35
- (二)心罚35-36
- 三、被惩戒者道德主体地位的失落36-39
- (一)忽视被惩戒者的道德主体意识37
- (二)轻视被惩戒者的道德自主选择37-38
- (三)漠视被惩戒者的情感世界38-39
- 第四章 德性伦理视野下教育惩戒的实施策略39-50
- 一、回归惩戒活动的育人目的39-41
- (一)生成德性39-40
- (二)培养德行40-41
- 二、提高惩戒者的德性修养41-43
- (一)培育惩戒者的善良德性41-42
- (二)培养惩戒者的关怀德性42-43
- (三)提高惩戒者的责任心43
- 三、加强教育惩戒的人文关怀43-45
- (一)尊重学生43-44
- (二)公平的对待学生44-45
- (三)惩戒的适度45
- 四、引导学生趋向道德自律45-50
- (一)引导学生认可道德规范的价值46-47
-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47-48
- (三)磨练学生的道德意志48-49
- (四)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49-50
- 注释50-52
- 参考文献52-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霞;;追寻美德——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归与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2 李杨;许诺;;德性、德性伦理和德性精神刍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3 张佳;;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德性伦理的建构[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1期
4 聂文军;;论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复杂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戴兆国;德性伦理何以可能[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寇东亮;德性伦理与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建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郑炳心;;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与反思[J];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04期
8 杨豹;;当代西方德性伦理思想探讨[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9 王翠;苗良;;关于美德性伦理教育可能性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程建军;叶方兴;;德性伦理视域中的伪善[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通;;透视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从《追寻美德》谈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耀怀 曹志红;走向德性伦理[N];光明日报;2001年
2 康健;从德性伦理到制度伦理[N];学习时报;2000年
3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中之;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反思[N];光明日报;2013年
4 文/张灏;1895年,近代文化思想的转折点[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3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德性伦理的复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佳;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德性伦理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彩肖;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尤冉;侯活士的“品格”概念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黄婧;安斯康姆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6 陈小艳;德性伦理视域下的孟荀人性论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吕凤娇;德性伦理视野下教育惩戒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青;先秦儒家与古希腊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盛旭;论当代生命伦理学中的德性伦理的回归[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蓉芬;德性伦理视域下的教育惩戒[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德性伦理视野下教育惩戒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5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