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3-4岁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社会适应行为逐渐受到社会各阶的重视,而依恋作为幼儿的心理安全需求,是幼儿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幼儿的适应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不同依恋类型的3-4岁幼儿在社会适应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具体表现,可以帮助教育者正确看待幼儿的个体差异,更有针对性的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在前人研究不同依恋类型与幼儿社会适应行为的基础上,首先运用信效度良好的问卷筛选出三位较为典型的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其次,根据3-4岁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分析框架,结合研究对象特点,灵活选用科学的观察法(行为发展检核表、时间取样记录法、轶事记录法观察法)对三位幼儿进行跟踪观察;然后,通过整理、分析以及量化处理,分别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生活自理”、“运动”、“作业”、“交往”、“社会化”、“自我管理”六个方面研究了三位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三位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差异的具体表现,如下:“生活自理”,安全型依恋幼儿表现最好;回避型依恋幼儿表现一般;反抗型依恋幼儿较差“运动”,安全型依恋幼儿和反抗型依恋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好于逃避型依恋幼儿“作业”,安全型依恋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好于其他两种类型的幼儿“交往”,安全型依恋幼幼儿表现最好;回避型依恋幼儿在交往中存在回避倾向;反抗型依恋幼儿乐于交往,但交往效果偏低“社会化”,安全型依恋幼儿社会化程度高;回避型依恋幼儿主动性偏低,参与方式单一;反抗型依恋幼儿主动性高,但情绪化严重“自我管理”,安全型依恋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最好;回避型幼儿表现一般;反抗型依恋幼儿表现偏低,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总体来说,安全型依恋幼儿社会适应行为总体表现好,回避型依恋幼儿表现一般,反抗型幼儿行为表现偏低。
【关键词】:幼儿 依恋类型 社会适应行为 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前言8-9
- 一、研究缘起8
- 二、研究意义8-9
- (一)理论意义8
- (二)实践意义8-9
- 第二章 文献综述9-16
- 一、关于依恋的研究综述9-11
- (一)依恋的概念9
- (二)依恋的类型9-10
- (三)幼儿依恋的发展阶段10-11
- 二、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综述11-13
- (一)社会适应的概念11-12
- (二)幼儿社会适应行为的概念12
- (三)幼儿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12-13
- 三、关于幼儿依恋类型和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综述13-14
- (一)国外关于幼儿依恋类型和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13
- (二)国内关于幼儿依恋类型和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13-14
- 四、对国内外以往研究的总评述14-16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6-20
- 一、研究思路16
- 二、研究方法16-18
- (一)文献法16
- (二)问卷调查法16-17
- (三)观察法17-18
- 三、研究工具18-20
- (一)问卷 《幼儿依恋问卷(父母评价法)》18
- (二)观察所运用的工具18-20
- 第四章 研究过程20-28
- 一、筛选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20-22
- (一)研究对象20-21
- (二)问卷分析21
- (三)不同依恋类型三位幼儿的确定21-22
- 二、制定幼儿社会适应行为观察的分析框架、优化记录工具22-26
- (一)制定本研究的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分析框架22-24
- (二)观察记录工具的选择与优化24-26
- 三、收集三名观察对象一日生活活动的信息26-27
- (一)进入观察26
- (二)观察时间安排与实施26-27
- 四、整理分析信息资料27-28
- (一)检核表的整理27
- (二)轶事记录的整理27
- (三)时间取样观察记录的整理27-28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8-46
- 一、三位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分析28-42
- (一)幼儿A(安全型依恋类型)社会适应行为分析28-33
- (二)幼儿B(回避型依恋类型)社会适应行为分析33-38
- (三)幼儿C(反抗型依恋类型)社会适应行为分析38-42
- 二、三位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探究42-46
- (一)生活自理42-43
- (二)运动43
- (三)作业43-44
- (四)交往44-45
- (五)社会化45
- (六)自我管理45-46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46-50
- 一、总结46-47
- (一)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间存在差异46
- (二)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的具体表现46
- (三)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的总体比较46-47
- 二、反思47-50
- (一)关于幼教工作者与幼儿家长今后工作的反思47-48
- (二)关于本研究的反思48-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一53-55
- 附录二55-58
- 附录三58-59
- 附录四59-60
- 附录五60-61
- 致谢61-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航英,江丽,吕维,王状业;1047名儿童适应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4期
2 朱莉琪,刘光仪;儿童适应行为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3 郑溪璐;;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4 尚亚飞;聂衍刚;;青少年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5 王玲;;城市化进程中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的语言适应行为研究——以合肥、南京和北京三地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1期
6 袁水平,赖淑珍,涂飞龙,黄继贞,魏永超,江礼华,梁琛,熊富先;城乡儿童适应行为特点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7 卓秀慧,洪琦,邓锦娥;深圳特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4期
8 江琴娣;视觉障碍儿童适应行为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9 展宁宁;;幼儿的情绪认知与适应行为发展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年04期
10 毕振旺;季成叶;杨育林;席庆兰;魏霞;;1396名小学3~6年级儿童适应行为的评价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衍刚;郑雪;;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及测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航英;吴洪剑;徐志敏;王壮业;;儿童适应行为及其研究[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3 聂衍刚;郑雪;;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王颖涛;;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两种评定方法相关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5 侯麟科;仇焕广;崔永伟;;气候变化下农业适应行为的现状、研究进展及我国的对策[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曾保春;陶德清;;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家庭环境与适应行为发展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书讯[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殷晓菲;刘长江;;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白学军;方晓义;王耘;;儿童合作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陈达光;王雪芳;;福州市马尾区农村6.5~12岁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能力调查[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向向;0-3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评价问卷编制[D];山西大学;2014年
2 苏蕊;3-4岁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文昭映;中·韩四、五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林玉庆;流动儿童学校适应行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琼;青少年友谊满意度的结构与宜人性、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2013年
7 周文娟;数字化游戏中非玩家角色自适应行为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苏勃;35例多动症小学生适应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崔琳;儿童自我调节、教师课堂质量对儿童课堂适应行为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丁莉;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3-4岁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