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7:26
   教育研究范式问题属于元教育学研究范畴,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研究范式是教育学科得以成立的重要条件,又是元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对象。教育研究范式是指关于教育研究的自成一体的哲学思想的指向、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选用、研究结果的表现方式等。从教育研究的历史出发,依据不同研究范式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维度上的区分,笔者将教育研究范式分为三种:哲学思辨研究范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 本研究从回顾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崛起出发,对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做了初步界定,并概括了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意义、局限及研究问题域;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现存样态,阐明了确立我国教育研究范式人文主义取向的原因及教育研究人文主义范式取向的本土化问题。 论文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从教育研究的历史出发,笔者回顾了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崛起的历史背景,并对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作了初步界定。 第二部分: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意义、局限及问题域。任何一种研究范式都不是万能的,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也不例外,有其特定的问题域。 第三部分: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选择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作为我国教育研究发展取向,是在深入分析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现存样态及当代社会发展趋向、教育过程实质及我国教育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笔者倡导要重视我国教育研究范式人文主义取向的本土化问题。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G40-0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录
引 言
一、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崛起
    (一)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崛起的历史背景
    (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界定
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意义、局限及问题域
    (一)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意义
    (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局限
    (三)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问题域
三、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
    (一)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现存样态
    (二)我国教育研究范式人文主义取向
    (三)我国教育研究范式人文主义取向的本土化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论的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背景、轨迹、特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马卫平;谭广;刘云朝;;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的融合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未来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冯锐;任友群;;学习研究的转向与学习科学的形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关文军;王阳;;整合取向的研究范式对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启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叶飞;;批判思维与当前教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1期

6 陈俊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证”与“理解”范式的对立统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7 曹慧英;关于教育研究范式的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韦毅;;复杂性问题:教育起源新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刘峥;赵泽群;唐炎;;关于体育本质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体育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芳;;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范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胡范铸;;中国新闻语言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勇;;论语言类型学研究中的解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8 李金国;;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翔平;;阅读障碍的捆绑加工缺陷:从单通道研究范式到双通道交互作用研究范式[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何萍;;更新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思郁;萨义德:如何重构人文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孟广林;“人”的呼唤:人文主义新文学的时代心声[N];学习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林紫玉;人文主义的创新之源[N];通信产业报;2003年

5 李醒民;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N];光明日报;2004年

6 邢贲恩;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N];学习时报;2000年

7 朱晓U

本文编号:2831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31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