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周葆儒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27 14:36
   上世纪初,我国遭受着列强的压迫,人民生活困苦,特别是我国农村。农村经济遭到破坏,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广大爱国人士积极寻求救国之路,致力于从教育上寻求救国之路,他们认为中国要发展,首先要发展教育,要救中国,先救教育。乡村教育工作者认为要发展教育,就要从农村开始,周葆儒就是其中一员。周葆儒作为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能够投身农村,开展乡村教育实践研究,加强教育理论研究与农村教育实践的联系,为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认为中国乡村在受到战乱的摧残后,原本发展就不好的乡村教育更加破败,农民封建意识仍然浓厚,因而,他强调教育是解救中国的关键,而农村是中国教育的短板,普及乡村教育迫在眉睫。周葆儒深入乡村,进行乡村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他明确了乡村教育的目的、方法以及内容,强调了教师在乡村教育中的作用。在学校的建设、学生的培养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主持建立了龙眼洞乡村教育试验区,在试验区中践行了自己的乡村教育理论。而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农村的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跨越式的改善,农民的思想解放,受教育的意识十分强烈,对文化的要求更高,但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发展乡村教育成为乡村建设更进一步的关键,周葆儒乡村教育思想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仍然可供参考与借鉴。就高等教育而言,高校应推进教育公平理念,优化专业设置,完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乡村教育亟需的优秀教师。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G40-09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与探索
        (二)国外相关研究与探索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周葆儒的生平与教育生涯
第二章 周葆儒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危机四伏的中国与乡村社会
        (一)帝国主义的倾轧
        (二)中国统治阶级的剥削
        (三)中国农村现状与乡村教育的开展
    二、其他乡村教育学者思想的影响
        (一)国内其他教育家的乡村教育实验
        (二)国外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周葆儒乡村教育思想
    一、乡村教育的界定
    二、乡村教育的含义与教育目的
    三、乡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四、乡村全民化教育思想
        (一)乡村儿童教育思想
        (二)乡村青年教育思想
        (三)乡村妇女教育思想
        (四)乡村成人教育思想
    五、师资队伍建设
        (一)乡村教师现状
        (二)乡村教师培养的建议
    六、乡村建设思想
    七、乡村电化教育
第四章 周葆儒乡村教育思想的实践——龙眼洞乡村教育实验区
    一、筹办过程
        (一)缘起与章程
        (二)选址
    二、龙眼洞教育试验措施
        (一)日常教学工作规定
        (二)导生制——扫除文盲
        (三)实验乡村建设
        (四)男女同校
        (五)教师下乡实习
第五章 周葆儒乡村教育理论的时代启示
    一、乡村教育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二、新时代乡村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乡二元化结构带来的危机
        (二)全球化与本土化教育的矛盾
        (三)作为“异乡人”的乡村教师
        (四)以县为主的乡村教育管理体制
    三、周葆儒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一)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需关注农村教育
        (二) 对农村教育的启示
        (三) 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小雄;;论乡村教育运动对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弓巧平;;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J];吉林教育;2009年25期

3 刘小红;尹清强;;农村教育改革旨在“为何”——论陶行知“为农”的乡村教育目的观及其当代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4 黄德群;;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看今日农村教育改革[J];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02期

5 荆世华;;我所经历的山西农村教育改革[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年07期

6 吴杰;;乡村教育的担当与守望[J];未来教育家;2016年Z1期

7 汤颖;邬志辉;;农村教育改革的在地化路径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19期

8 张宝臣;乡村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与农村教育改革的冲突[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9 朱世和;高文元;;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历史性突破[J];人民教育;1992年10期

10 柳亚汝;;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陕北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J];榆林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济洲;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颜昌盛;民国《乡村建设》(1931-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王欣瑞;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孝亮;周葆儒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D];苏州大学;2016年

2 尹艾华;论乡村教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连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考察[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青霞;试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海南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D];海南大学;2010年

5 谷波;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谭小雄;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看当前中国农村教育改革[D];中南大学;2007年

7 邵艳;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春喜;试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夏明君;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于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D];湖南大学;2009年

10 由东;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8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58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