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3:57
   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为背景,深入探究陶行知先生的健康教育思想。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励励人,怀着“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情愫,以“甘当骆驼”的奉献精神,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努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陶行知在其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信教育乃国家万年根本大计,他把教育比喻为空气,人人需要,人人不可少,进而创立了体系完整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他把“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陶行知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素质教育息息相通,堪称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通过研究,我们得知健康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力倡三育并重,奉行“健康第一”。他明确指出:“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学问,道德应当有一个活泼稳固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健康”。“健康的体魂”是他“生活教育的五目标”的首要目标,他倡扬健身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健全的公民,造成健康的民族。为了达到健身的目的,他提出了一些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诸如运动锻炼、卫生营养,预防诊断,劳逸结合等手段。纵观他的健身思想和方法可见它的主要特征:健身作用的基础性,健身对象的普遍性、健身实施的可行性和健身思想的开放性。 “重在学习研究,贵在实践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健康教育思想理论具有极为丰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健康教育理论指导当代中国体育教育改革,从而促进中国教育现代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G40-09
【文章目录】:
前言
1 陶行知先生的生平简介
2 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3 陶行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与实践
    3.1 陶行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提出
    3.2 陶行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实践
4 陶行知健身体育思想的目的与方法
    4.1 陶行知健身体育思想的目的
    4.2 陶行知先生健身教育的主要方法
5 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5.1 健身主体的全员性
    5.2 健身对象的恒久性
    5.3 健身主体的终身性
    5.4 健身实施的可行性
    5.5 健身作用的基础性
    5.6 健身思想的开放性
6 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的启示
    6.1 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6.2 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对全民健身的启示
    6.3 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对现代健康的启示
    6.4 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一德;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周志俊;;陶行知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3 周志俊,潘志琛;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4 阳红;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启示[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5 金林祥,李庚靖;20世纪90年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钱达锦,辛国俊;试论陶行知的体育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7 缪剑峰,郑剑虹;陶行知的素质教育思想[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周东明;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人格精神[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潘明,鲁月强;论陶行知的健康教育思想[J];体育学刊;2002年03期

10 孟维杰,黄冬梅;谈陶行知体育思想的启示[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2870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70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