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川西北典型牧业县牧户受教育程度与放牧强度空间差异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6 22:29
   基于2016年川西北5个典型牧业县草食家畜数量及草场面积、生产力水平的实际,通过入户访谈、村社会议、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放牧强度空间与牧户受教育程度差异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划分为3个梯度:低强度(小于4. 50羊单位/hm~2)、中强度(4. 50~7. 50羊单位/hm~2)和高强度(7. 50羊单位/hm~2)。(2)放牧强度与牧民户主的受教育程度间差异显著(P0. 05),在高放牧强度下牧民高中学历和大学学历的比例仅占到5%和7%,而中低放牧强度下均占到10%以上。(3)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数量远大于绵羊,母羊比例在30%~60%之间,母牛比例在50%左右,高放牧强度下牦牛的繁殖率最低。(4)高放牧强度下,绵羊、牦牛出栏时间均比中、低放牧强度高(P0. 05);牦牛出栏率较中、低放牧强度低(P0. 05)。
【部分图文】:

川西,牧业,草原,位置


川西北草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分,以高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海拔在3 500m至4 000m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10,11]。本研究在川西北草原的典型牧业县进行,该地区以牦牛(Bos mutus)和藏绵羊(Ovis aries)为主要牲畜,草原地势平坦,系以游牧为主的藏族聚居地。目前联户经营在青藏高原地区已经比较普遍,深入研究这一经营形式的影响对于青藏高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价值[12]。中央财政从2011年开始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13],在2016年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对于牧区牧民畜牧业收入有一定影响。1.2 研究方法

空间分布图,川西,强度,阿坝


本研究以川西北典型牧业县的红原县、阿坝县、壤塘县、若尔盖县和松潘县的家畜品种、家畜数量、畜群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放牧强度的数据来自阿坝州畜牧局2016年统计年鉴,其他数据皆为实地调查所得。通过GIS等数学软件统计出放牧强度及空间分布图(见图2),基于入户调查的实际及交通的便利条件,选择了16个不同放牧强度典型样区:红原县的江茸乡、安曲镇、阿木乡、麦洼乡和瓦切镇;若尔盖县的阿西乡、红星乡、班佑乡和唐克乡;阿坝县的贾洛镇、麦昆乡、哇尔玛乡、四洼乡和甲尔多乡;壤塘县的尕多乡和蒲西乡。并于2018年7~8月对以上16个放牧强度存在空间差异的川西北典型牧业县区的乡镇进行实地问卷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牧户87户,牧民567人,主要放牧人年龄在20~60岁,其中放牧人为男性的家庭占72.4%。红原县调查牧户22户,男性73人,女性57人,共130人;若尔盖县调查牧户21户,男性71人,女性68人,共139人;阿坝县调查牧户30户,男性118人,女性93人,共211人;壤塘县调查牧户14户,男性44人,女性43人,共87人。

收入分布,强度,家庭收入,牧民


通过分析放牧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发现,中、低放牧强度下牧民家庭收入有畜牧业收入和政府补贴两种,高放牧强度下牧民家庭收入有额外的中药材收入(见图4)。收入来源、数量均显著地受放牧强度影响,且随着放牧强度升高,收入显著减少,而收入来源增加(P<0.05)。三种放牧强度下,总收入平均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低放牧强度105 400±38 485元、高放牧强度80 030±14 932元、中放牧强度40 157±10 591元。图4 不同放牧强度下牧户经济收入分布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0条



本文编号:2886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86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4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