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德育模式构想——教师主导和“以生为本”的有效结合
【文章目录】:
一、我国德育工作发展以及现状问题分析
二、两种德育模式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三、新形势下有效德育模式探析
1.课堂管理方面要以教师为主体。
2.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四、结束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慧婷;;回归生活世界德育模式的构建[J];教书育人;2010年06期
2 胡辰;;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年11期
3 刘巍;;德育模式研究综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年12期
4 许庆豫;;叙事的美德力量——评李西顺教授新著《叙事德育模式:理念及操作》[J];中国德育;2019年23期
5 蓝蔚;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特征及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吕晓萍;武祎;;西方国家的德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04期
7 何奇伟;如何建立开放的德育模式[J];湖南教育;2001年18期
8 李俊巧;;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语文学刊;2015年12期
9 唐劭杰;;浅析中英两国德育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J];教育现代化;2017年12期
10 苏少丹;;英国体谅德育模式的文化溯源及其价值[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2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毅;学校德育模式改进与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玲;情境德育——走向实践的生活德育模式[D];苏州大学;2009年
4 梁茵;德育中“人”的迷失与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景光仪;当代学校德育模式建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静;中美德育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7 魏婧洁;生活德育的理论研究及运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一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海峰;古代蒙学教材中榜样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田贵华;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87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87244.html